9月23日靈修

潔淨聖殿教訓人

馬太福音21:10-17;馬可福音11:11,15-19;路加福音19:45-48

詩歌:神聖之地

我們站在神聖之地,

我知道有千萬天使圍繞我,

來讚美主耶穌。

我們站在神聖之地主的面前。

經文:

請視需要,選擇閱讀或視聽經文。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靈訓:

馬太福音的敘事接著說,

二、偽善(太二十一10–22) 耶穌作出兩個審判的舉動:潔淨聖殿,詛咒無花果樹。這和他平時的侍奉方式背道而馳,因為他來到世上不是為了定罪,乃是要拯救人(約三17)。這兩起事件都揭露出以色列的偽善:聖殿變成了賊窩,這個民族(無花果樹所象徵的)也不結果子。內在的敗壞、外在的不結果子,這就是他們偽善的明證。

1. 潔淨聖殿(太二十一10–17)。耶穌曾以類似的舉動開始了他的侍奉(約二13–25)。現在,三年之後,聖殿再次被領袖們的“宗教生意”玷污。他們將外邦人院變成了交易場所,讓外地的猶太人在那裡兌換銀錢、購買祭物。此前為方便外地人提供的服務,很快變成了賺錢的生意。殿裡的生意人收取高額的費用,沒有人敢反對或與之競爭。歷史學家指出,前任大祭司亞那就是這樁生意的管理者,他的兒子們是他的幫手。 在聖殿中設立外邦人院,本是為了給“邊緣群體”一個機會進入聖殿,借著以色列得以認識真神。但這個“宗教市場”的存在,讓許多敏感的外邦人厭棄以色列人的見證。外邦人院淪為商業交易,而非宣教事工的場所。 耶穌將聖殿稱為“我的殿”,實際上就是在宣告他就是神。他引用以賽亞書五十六章7節,稱之為“禱告的殿”。以賽亞書五十六章整章都在譴責以色列領袖的不忠。“賊窩”一詞出自耶利米書七章11節,是耶利米在聖殿門前發表的一篇很長的講道中所用的詞匯。他在這篇講道中譴責以色列人,他們把聖殿變成賊窩,那也是當時耶穌看見並審判的罪行。 為什麼耶穌稱聖殿為“賊窩”呢?盜賊隱藏之處就是賊窩。宗教領袖和另一些百姓正利用聖殿和猶太人的宗教,掩蓋他們的罪行。 神希望他的殿是什麼樣的呢?他希望他的子民在那裡禱告(提前二1及以下)。真正的禱告證明我們倚靠神,信靠他的話語。他也希望人們在那裡得到幫助(太二十一14)。貧乏的人應當受到接待,在那裡得到所需的幫助。此外,應當有神的能力運行在殿中,能改變人的生命。讚美是神殿的另一個特徵(太二十一15–16)。這裡耶穌引用了詩篇八篇2節。

回到馬可福音的敘事,耶穌看了聖殿之後(第二天他還要回來),就離開耶路撒冷城,在伯大尼過夜,那裡更安全安靜。當夜,他肯定與門徒一同禱告,預備他們迎接接下來的艱苦一周。

a. 潔淨聖殿(可十一15–19)。耶穌第一次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已經潔淨過聖殿(約二13–22),但效果是暫時的。很快,宗教領袖就允許兌換銀錢的人和商人回去。祭司可以從中提成,而且這些人畢竟給遠道而來的猶太人提供了敬拜的方便。假如一個猶太人從外國來,帶著供物,結果卻因為有斑點而不能獻祭,那怎麼辦?銀錢的匯率經常變動,所以這些換銀錢的人是在幫助這些異鄉客,儘管商人得了大利。他們可以給自己找很多這種藉口。 這個“宗教市場”設立在外邦人院裡,而這個外院本來是讓猶太人用心傳教的地方。如果有外邦人參觀聖殿,看見猶太人奉真神之名行詭詐之事,那他們就永遠不會相信猶太人的說教了。雖然猶太人不允許聖殿裡擺設木頭和石頭的雕像,但聖殿裡仍然有許多看不見的偶像。外院本是祈禱的場所,現在卻成了“欺盜”的場所。 馬可特意提到賣鴿子之人。鴿子是窮人買得起的一種祭物(利十四22)。約瑟和馬利亞在聖殿獻耶穌的時候,買的正是這種祭物(路二24)。聖殿裡的商人連窮人也要盤剝,主耶穌必定感到憂愁,因為他總是特別同情窮人(見可十二41–44)。 耶穌引用兩節經文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以賽亞書五十六章7節和耶利米書七章11節。同時,他也揭露了宗教領袖的罪惡。猶太人認為聖殿首先是祭祀的地方,但耶穌認為聖殿首先是禱告的地方。誠實的禱告本身就是獻給神的祭物(詩一四一1–2)。宗教領袖提倡傳統觀念,裡面填滿各種清規戒律,而耶穌一眼就看透他們的宗教不過是裝腔作勢。 摩根指出,“賊窩”就是盜賊藏身之處。大祭司和文士用聖殿和宗教服侍來“掩蓋”他們的罪惡和虛偽。以賽亞(賽一10–17)和耶利米(耶七1–16)都警告當時的猶太人,有形的聖殿不是蒙福的保障,要緊的是人心裡的聖殿。以色列民族從前不聽先知的警告,如今也不聽主耶穌的警告。 文士和大祭司聽說主耶穌做的事之後,就想法子要抓他(見可十四1–2),卻不知如何下手。猶大會幫他們解決困難。我們先別急著譴責猶太宗教領袖,應該先反省我們自己的侍奉,看看我們是不是也在販賣福音。基督徒團體之外的人是否認為我們的教堂是禱告的聖殿?教會是否歡迎各族各民?教會成員主日跑去教會,是不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惡?我們“去教會做禮拜”是為了裝好人,還是為了敬拜神、榮耀神?如果主耶穌現身我們的教堂,他會怎麼做?

路加福音的敘事接著說,

4. 譴責(路十九45–48)。那晚,耶穌在伯大尼住宿(太二十一17),第二天一早進入耶路撒冷。就是在那時,他斥責無花果樹(可十一12–14),第二次潔淨聖殿。(第一次潔淨聖殿見約翰福音二章13至22節。) 外邦人院是聖殿裡外邦人唯一可去的地方。猶太人可以在那裡向“異教”鄰舍作見證,向他們傳講獨一永活的真神。但是,那個地方非但沒被用來傳福音,反倒成為“宗教市場”,供別處來的猶太人兌換銀錢、購買規定的祭物。祭司們經營這項生意,獲利頗豐。 祭司沒有為人民禱告,反倒魚肉百姓!聖殿不再是“禱告的殿”(賽五十六7),卻變成了“賊窩”(耶七11)。坎貝爾・摩根(Campbell Morgan)提醒我們,“賊窩”是竊賊幹了罪惡勾當之後逃去躲藏的地方。宗教領袖用聖殿的服侍來掩蓋他們的罪行(見賽一1–20)。然而,在痛斥他們之前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去教會參加崇拜,是否只是為了給人留下敬虔的好印象呢? 耶穌留在聖殿裡,使它成為需要幫助之人聚集的地方。他治好了有病和飽受痛苦的人,教導人神的話語。假冒為善的宗教領袖試圖除掉他,但主的時候還沒有到,他們無法動他。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們與耶穌辯論,試圖抓住他話語裡的把柄(路二十),然而他們失敗了。當耶穌的時候來到,他會向他們屈服,而他們要把他釘在十字架上。義無反顧的神子硬著臉面,好像堅石,最終來到了耶路撒冷。在他服侍的最後一周期間,耶穌將英勇面對仇敵,勇敢走向十字架,為世人的罪孽而死。 耶穌仍在呼召我們剛強壯膽!

默想:

主耶穌潔淨聖殿的確是驚世駭俗的舉動,祂並不是血氣衝動,而是發義怒。我們不要太快對號入座,把今天的教會領袖等同於當日的宗教領袖,雖然的確有不少基督教會也世俗化了,在發義怒之前,我們要省察動機。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衝撞教會的長輩,以為自己有理,但是後來才知道自己的愚昧。主耶穌並不是反權威,祂帶來的改革是生命的更新,而不是制度的更新而已。聖殿的拆除不是外在的,照樣新聖殿的重建也是屬靈的,主耶穌的復活使得教會被建立了,我也成了祂身體的一部份,我是不是有盡力維護聖殿的聖潔呢?

禱告:

主啊,謝謝祢為我死而復活,使我原來破敗的生命得著更新,我要盡力維護聖殿的聖潔,不輕易沾染世俗,就是使我的生命顯出祢的榮耀來!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