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牧人為羊捨命
約翰福音10:11-18
詩歌:輕輕聽
輕輕聽,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聽我主聲音。
輕輕聽,祂在輕輕聽,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一生只聽隨主聲音。
你是大牧者,生命的主宰,我的牧人認得我聲音。
經文:
請視需要,選擇視聽或閱讀經文。
靈訓:
第一部分是強調“門”。隨後,主耶穌變換了重點,強調“牧人”,他做出了第二個宣告。
2. “我是好牧人”(約十11–21) 這是主在約翰福音裡所說的第四句“我是”的話(前三句見約六35,八12,十9)。他說這句話,是拿自己跟那些假牧人對比,就是當時負責猶太宗教的人。耶穌曾稱他們是“賊和強盜”,此時又稱他們為“雇工”。 譯作“好”的那個詞意思是“本質上是良善、美好、公平的”。這個詞用來形容完美的事物,即可以讓人放心仿效的典範。主耶穌的“好”是他本質上就有的。說他“良善”就等於稱他為“神”(可十17–18)。 聖經提到的一些最偉大的人物都是牧人,如亞伯、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摩西、大衛等等。在聖地,即使今天也能見到領著羊群的牧羊人。他們對每只羊的個別特點和它的特別需要一清二楚,也跟每只羊親密無間,這種瞭解和親密不時流露出來。要記住,猶太牧人照料羊主要是為了剪羊毛、擠羊奶,繁殖小羊羔,所以除了獻祭以外,並不會隨便宰殺它們。 耶穌指出自己作為好牧人,有四項特別的事工。
(1)耶穌為他的羊捨命(約十11–13)。一般而言,羊是為牧人被宰殺,但現在,好牧人卻為羊捨命!耶穌在這篇道裡五次清楚地確認:他的死具有犧牲的性質(約十11、15、17–18)。他不是像殉道者那樣,被人殺害而死;他死乃是代替我們,是甘願為我們捨棄自己的生命。 儘管耶穌說他“為羊”捨命,但這個事實不能割裂開來看,而要跟聖經中其餘有關十字架的教導結合起來。他也為以色列民(約十一50–52)和世人(約六51)捨命。耶穌基督的血足以拯救世人,但只對那些願意相信的人有效。 耶穌拿自己跟那些雇工對比,雇工看守羊群只是為了賺取工錢。危險一來, 他們就會丟下羊逃命,而真牧人卻會留下來照料羊群。“羊也不是他自己的”,這句話很關鍵。好牧人買了群羊,羊是他的,因他為它們而死。羊屬好牧人,好牧人也照料它們。按天性來說,羊很愚笨,容易陷入危險,它們需要牧人的看顧。 神的子民被比作羊,這個很好的比喻貫穿在整本聖經當中。與豬和狗不同,羊是潔淨的動物(彼後二20–22)。它們毫無防衛能力,需要牧人照料(詩二十三)。用衛斯理的話說,它們“易於走迷”,常常要人去尋找才能歸回羊圈(路十五 3–7)。羊也很溫順,能為牧羊人帶來許多益處。除了這些以外,羊還有很多地方象徵著信徒,就是那些信靠耶穌基督、歸屬神羊群的人。 與好牧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利賽人,他們對那個乞丐漠不關心,毫無愛心,這才把他趕出會堂。但耶穌卻找到他,並且關心他。
(2)耶穌認識他的羊(約十14–15)。在約翰福音中,認識一詞不單是指理智上的認知,還說明了神與他子民之間的親密關係(見約十七3)。在東方,牧羊人按著名認識他的每一隻羊,因此最知道如何牧養它們。 首先,主耶穌知道我們的名字(見約十3)。耶穌認識西門(約一42),甚至賜給他一個新的名字。耶穌呼喚“撒該”時叫出了他的名(路十九5);當耶穌在園中叫馬利亞的名字時,她就認出了自己的牧者(約二十16)。如果你的身份信息曾因電腦操作失誤“丟失”過,那麼,好牧人按著名認識他的每只羊這一事實就會讓你頗得安慰。 耶穌也瞭解我們的性情。儘管所有羊基本的性情相似,但每只羊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慈愛的牧人認得出這些特點。這只羊或許恐高,另一隻則害怕黑影。忠心的牧人照料羊群時,會將這些特別的需要考慮在內。 你有沒有注意到,十二使徒性格如此迥異?彼得意氣用事、快人快語,多馬卻猶豫不定、多憂多疑。安得烈“善於交際”,總是把人帶到耶穌面前;而猶大卻想著“利用”人、得人錢財。耶穌對每一個門徒都了如指掌,也很清楚該如何對待他們。 耶穌瞭解我們的性情,所以他知道我們的需要。而我們甚至常常搞不清自己需要什麼!詩篇二十三篇極富詩意地描繪了好牧人怎樣照顧自己的羊。他領它們躺臥在青草地上,飲于溪水邊,甚至穿越死蔭的幽谷。群羊不必擔驚受怕,因為有牧人照料它們,滿足它們的需要。把詩篇二十三篇1節和6節聯繫起來看,你就會抓住這首詩篇的主題:“我必不至缺乏⋯⋯一生一世”。 在牧人照料羊的過程中,羊也會越發認識自己的牧人。好牧人認識他的羊,他的羊也認識他。羊聽好牧人的聲音(“道”),經歷他每天的照顧,這樣就逐漸更深認識他。當羊跟從好牧人時,也會學到如何愛他並信靠他。耶穌愛“屬自己的人”(約十三1),這種愛表現在他照顧他們的方式上。
(3)好牧人領另外的羊進到羊群中(約十16)。這羊“圈”是指猶太教(約十1),但主還有另外一個羊圈,就是那些在以色列應許諸約之外的外邦人(弗二11及以下)。我們的主早期的事工專注在“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身上(太十5–6,十五24–27)。在五旬節信基督的,都是猶太人和已經歸信猶太教的人(徒二5、14),但教會不能一直只是“猶太人的羊群”。彼得把福音傳到外邦人當中(徒十-十一),保羅也把福音傳到羅馬帝國的邊遠地區(徒十三1及以下)。 “一個圈(one fold)”這個短語應當理解成“一群(one flock)”。羊只有一群,就是神的子民,他們屬“好牧人”。神的子民遍滿全世界(見徒十八1–11),神會呼召、聚集他們。 約翰福音包含著很明顯的宣教信息:“神愛世人”(約三16)。耶穌自己曾挑戰習俗,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作見證。他拒絕維護猶太宗教領袖所奉行的排外政策。他為失喪的世人而死,他盼望他的子民將這個得永生的好消息傳給他們。
(4)好牧人將他的生命再取回來(約十17–21)。耶穌甘願受死,緊隨著的是他得勝的復活。以人的觀點來看,耶穌是被處死了;但從神的觀點來看,耶穌是甘心情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他在十字架上喊著說:“成了!”然後就自願將靈魂交付在父的手中(約十九 30)。三天后(見路二十四46),他又將自己的生命取回來,從死人中復活。父在愛中將這權柄賜給了耶穌。 有些經文教導說,是父使子復活(徒二32;羅六4;來十三20)。但子在這裡表明,他有權柄將自己的生命再取回來。這兩者都是真實的,因為父與子在完美的和諧中同工(約五 17、19)。在先前的講道中,耶穌曾暗示他有能力讓自己從死裡復活(約五26)。當然,他這麼說會引起猶太人的抗議,因為那等於是在說,“我是神!”
默想:
主是好牧人,為我捨命,我認識我的牧人嗎?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這是主耶穌第四個「我是」的宣告,好牧人的隱喻對我而言,給我一個安心的倚靠。我認識我的牧人,主是好牧人,為我捨命,我一生所行過的路徑,都是靠祂的引導。我是很迷糊的,常常偏行己路,主耶穌救了我,甚至為我捨命!像我這樣的外邦罪人,本來沒有機會聽見福音,主的愛竟然臨到我?將我領進祂的羊圈,合成一羣,歸一個牧人。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救了我,祢是好牧人,甚至為我捨命!像我這樣的外邦罪人,本來沒有機會聽見福音,主的愛竟然臨到我?將我領進祢的羊圈,合成一羣,歸一個牧人。求祢使我緊緊跟隨祢,更深地認識我的牧人。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