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靈修

3月26日靈修

四、主繼續在加利利

詩歌:救恩樂歌

我道路充滿了困倦,失望痛苦難當。

我要將重擔給耶穌,祂垂聽我祈求。

我要向主耶穌傾訴,因祂是我的良友;

我要向主耶穌傾訴,因祂知我需要。

救主明白,當我孤單,心靈痛苦,流下眼淚;

救主明白,孤單的心靈,救主明白,祂必看顧。

救主明白我的需要,救主明白我的需要;

祂供應我每一樣我所需,因祂知道我需要。

我需要祂,倚靠祂,因為祂使我更堅強;

當我痛苦和悲傷,我需要祂。

只要我向祂祈求,我知道祂看顧著我;

與我同行,不失敗,我需要祂。

當我懼怕,祂已經在我身邊扶持我;

祂幫助我,悅納我,我需要祂。

當我煩惱,祂已經站在我身邊安慰我,

賜給我新的生命。

我需要祂!我需要祂!我需要祂!

靈訓:

要重建耶穌生平幾乎是不可能,因為四本福音書各有不同的寫作目的,其中路加福音可能是最接近史實的,也避不開倒敘的手法。而馬太福音的敘事有許多是按著主題排列,而非時間順序。登山寶訓的時間就是如此,與路加福音的平原寶訓有許多重複,但是卻不能確定發生的時間。馬可福音則十分簡略,即使是按照時間順序,也省略了很多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獨有的敘事。我們接下去會按照馬太福音八到十三章的順序,分別來看主耶穌所行的神蹟,以及祂所說的比喻,中間偶而會插入路加福音與馬可福音獨有的資料。其中還有一個神蹟是約翰福音獨特的記載。在八章和九章,馬太記錄了耶穌所行的十個神跡。除開最後四個神跡是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記載,其他神跡都是馬太按自己的方式分組記載的。 不過,在研究這些神跡之前,我們先要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主為什麼要行神跡?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希望借此滿足人的需要。神不僅關心受造物永恆的福祉,也關心他們現世的幸福。將肉體的服侍與靈魂的服侍分開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服侍到全人(見太四23–25)。 此外,主耶穌所行的神跡也是額外的憑證,證明他自己所宣稱的:他就是以色列人的彌賽亞。“猶太人是要神跡”(林前一22)。儘管神跡本身不能證明一個人是神所差派的(撒但也能行神跡[帖後二9]),但它的確會讓這人的宣稱更有說服力,倘若這人的品行敬虔就更是如此。就耶穌基督而言,他的神跡同時應驗了舊約預言(見賽二十九18–19,三十五4–6)。馬太福音八章17節提到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節,而耶穌又在馬太福音十一章1至5節將約翰指向舊約中的應許。同樣的“神跡奇事”也會成為追隨耶穌的人服侍中的憑據(太十8;來二1–4)。 除了憐憫和提供憑據,耶穌行神跡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切切希望向人揭示救恩的真理。這些神跡實際上是“行為佈道”。就連尼哥底母也被這些神跡所打動(約三1–2)。值得留意的是,這些神跡中有五個發生在迦百農,但這座城卻仍舊拒絕耶穌(太十一21–23)。甚至以色列民都拒絕耶穌,這都應驗了舊約預言(見約十二37–41)。正如神在摩西時代對埃及的審判,主所行的神跡也是對以色列的審判,以色列人必須得面對事實,做出決定。宗教領袖卻得出結論,說耶穌是在為撒但做工(太九31–34,十二24)。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主耶穌行神跡絕非為了得到群眾的擁護。實際上,他常常避開人群,也屢次吩咐被他醫治的人不要講太多(太八4、18,九30;路八56)。他不希望人們只是基於所見的神跡奇事而信他(見約四46–54)。信心必須基於神的話語(羅十17)。 這段聖經中的神跡被分為三組來記載,每組中間都插入與訓練門徒有關的事。馬太並沒有向讀者解釋他這樣安排的用意,我們就按他所寫的來看吧。為了幫助大家掌握神跡背後的屬靈功課,我給每組神跡歸納出了一個特定的主題。馬太十三章開始是主耶穌講的八個比喻,頭七個都是關於天國的。

默想:

耶穌生平對我有什麼意義呢?我知道歷史耶穌的探索是徒勞無功的,只是證明祂真實地存在過,是個完全的人。但是對我來說,欣然隨耶穌翱翔,意味著我要從每一個神蹟、每一個比喻中,明白祂正在對我說話,祂不僅僅是歷史的耶穌,更是永存的基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為我而來,在人類歷史中真實地存在過,是個完全的人。求祢今天對我說話,引領我欣然隨耶穌翱翔。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