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靈修

耶穌向婦女顯現

馬太福音28:9-10;馬可福音16:9-11;路加福音24:10-11;約翰福音20:14-18

詩歌:如鹿渴慕

1. 如同鹿切切渴慕溪水,我靈亦渴慕追求你。
惟有你是我心所愛,我渴望來敬拜你。
2. 我要你勝過世上金銀,只有你能滿足我心。
惟有你賜我真實喜樂,你是我眼中瞳人。

(副歌)
你是我的盾牌,力量,我身心靈惟降服於你。
惟有你是我心所愛,我渴望來敬拜你。

經文:

請視需要,選擇閱讀或視聽經文。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靈訓:

馬太福音的敘事中

三、他們親自見到復活的基督(太二十八9–15) 當我們遵行神話語的時候,神會就近我們。主在園子裡已經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約二十11–18;可十六9)。請注意,主復活後頭兩次都是向信主的婦女顯現。這些婦女不僅最後離開各各他,也最早來到墳墓前。她們對主的忠誠得到了獎賞。 “願你們平安!”可以翻譯為“恩典”。復活那日的這個問候是多麼的美妙!婦女們抱住他的腳,拜他。她們心中肯定感到害怕,因為主立刻用他典型的話語鼓勵她們:“不要害怕!” 不僅天使叫她們去傳揚基督復活的消息,主也親自差派她們。“弟兄”這個稱呼表明主與跟隨者之間的親密關係。耶穌那天早上對抹大拉的馬利亞說了類似的話(約二十17)。他重申了天使的指示,吩咐門徒去加利利見他(見太二十八7)。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耶穌曾告訴門徒他將會從死裡復活,並要在加利利見他們,可門徒們卻忘記了(太二十六31–32)。

馬可福音的敘事也相仿,抹大拉的馬利亞跑來見彼得和約翰,報告她的發現(約二十2–10)。等他們走了以後,馬利亞繼續呆在那裡,這時候,耶穌向她顯現(約二十11–18)。從她與耶穌的對話看,馬利亞顯然還不太明白天使所說的話,但她是第一個見到復活的基督的人。馬可福音十六章8節讓我們感覺婦女似乎都跑光了,但馬可福音十六章9節說馬利亞親眼見到耶穌。 耶穌向馬利亞顯現之後,又遇見那些跑去報告門徒的婦女(太二十八9–10)。開始的時候,她們又歡喜,又害怕,但她們遇見復活的基督之後,找到門徒,告訴他們這個大好的消息(太二十八8)。“聽見福音”與“親眼見到復活的主”是兩碼事。如果你親眼見過,肯定有話對別人講。 馬可福音十六章9至14節的重點是門徒不信,他們聽見福音並不歡喜,而是哀慟哭泣。他們不相信婦女的見證嗎?或許,因為猶太人的法庭不接受婦女的證詞。

路加福音的敘事,婦女順服天使對她們的託付,跑去告訴門徒這個好消息,但門徒不相信她們!(根據馬可福音十六章14節,耶穌後來責備他們不信。)抹大拉的馬利亞請彼得和約翰去檢查墳墓(約二十1–10),他們也看到耶穌不在那裡的證據。不過,證據顯示的只是屍體不見了,而且似乎沒有發生過暴力事件。 當馬利亞徘徊在墳墓旁哭泣時,耶穌親自向她顯現(約二十11–18)。看到空墳墓和空空如也的裹屍布是一回事,遇見復活的基督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今天我們雖不能見到墳墓裡的證據,卻可以在神默示的話語中找到見證人的證據。而且,我們能夠活出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自己知道他在我們裡面活著(加二20)。 請記住,這些婦女並沒有預料會看到耶穌活著。她們已經忘了主復活的應許,去墳墓那裡只是為了膏抹主的身體。說她們產生了幻覺、自以為看到了耶穌,這種說法根本不顧事實證據。難道這麼多人都同時對同樣的事產生幻覺嗎?不太可能。他們成為激情洋溢的見證人,甚至對他們的領袖作見證,證明耶穌基督已經復活!

約翰福音的敘事,馬利亞為何要轉過身來,不和那兩位陌生人繼續說話呢?莫非她聽到身後有聲音嗎?莫非那兩位天使站了起來,認出是主來到了嗎?這兩個猜想或許都對,或許都不對。她知道主的身體不在墳墓裡,那為什麼還留在那裡不走? 她為何沒有認出自己苦苦找尋的耶穌呢?或許是因為耶穌刻意向她遮蔽了自己的容貌,正如他向以馬忤斯的兩位門徒遮蔽了自己的容貌一樣(路二十四13–32)。此時,天色尚早,園中的這個角落或許仍然在黑暗當中。也或許是她的淚水讓她的視線模糊不清。 耶穌問她,“為什麼哭?”那兩位天使也曾這樣問過她。她若知道主活著,那此時就正是讚美的時候,可她卻仍在哭泣,多麼令人惋惜呀!主接著又問她:“你找誰呢?”(他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也曾這樣問那些前來抓捕他的兵丁——約十八4。)“耶穌知道我們一切的憂傷”,知道這一點,我們會大得激勵。救主知道馬利亞很傷心,她的心此時也頗為煩亂。主耶穌沒有責備她,而是溫柔地向她顯現。 他只要叫出她的名字,馬利亞立刻就認出他來。他的羊聽(認得)他的聲音,他也按著名叫他們(約十3)。顯然,馬利亞這時已經轉身離開了耶穌,因而當主叫出她名字的時候,她還要轉回來面對耶穌。看到她所敬愛的主的容顏,她頗為吃驚,但這又是何等蒙福的時刻啊! 此時此刻,她似乎無言以對,只是說:“拉波尼!”意思是“我的主,我的老師”。除了這裡,四福音書中還有一處用了拉波尼這個稱謂,就是馬可福音十章51節(在希臘文本中,“主”就是“拉波尼”)。“拉比”和“拉波尼”意思相同,都是尊稱。在後來的年日裡,猶太人所認可的是三個層次的教師:拉蔔(最低的)、拉比和拉波尼(最高的)。 馬利亞不僅和耶穌說話,還抓住他的雙腳不放。這是很自然的舉動:她剛剛找到他,因而不想失去他。關於他榮耀的新狀態,她和其他信徒還有許多東西要學。他們想要和他朝夕相處,就像他被釘十字架之前的日子一樣。 耶穌允許其他婦女抱他的腳(太二十八9),他沒有禁止她們。那他為什麼要對馬利亞說“不要摸我”呢?(英王欽定本的翻譯為“不要拉住我”——編者注)因為他還沒有升上去見他的父,因此馬利亞還會有機會見到他。耶穌復活以後還會留在地上四十天,而且常常會向信徒顯現,把屬靈真理教導給他們(徒一1–9)。馬利亞不必驚慌,這不會是她最後一次與主見面。 另一個原因是她還有工作要做:耶穌要她去告訴他的弟兄說他已復活了,他要升上去見他的父。“他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來二11)。“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詩二十二22)。他曾把屬他的人稱作僕人(約十三16)和朋友(約十五15),而今他卻把他們稱作弟兄。這意味著他們也享有他復活的能力和榮耀。 有些聖經學者以為耶穌那天早上的確回到了父那裡,這就是他所說的升上去見他的父,但在新約聖經中找不到其他段落支持這一解釋。有人說他應驗了贖罪日所象徵的實意,即他去父那裡是把血呈現在父面前,我以為這一說法把預表解釋得有些牽強(利十六)。若果如此,他沒有血可呈現。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緣故成為罪的時候,就已經呈上了血。在他復活的榮耀裡,耶穌是“有骨有肉”的(路二十四39),不是“有血有肉”的。復活本身即證明贖罪的工作已完成了(“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四24–25)。既然如此,他還需要做更多嗎? 我們的主從來不說“我們的父”或“我們的神”。他與父的關係和門徒與父的關係是不一樣的,他也著意不把兩者混淆起來。我們說“我們的父”和“我們的神”,因為所有信徒都是一家人,在神面前都有同等的地位。他提醒馬利亞和其他信徒,神是他們的父,他升天以後要在天上和父在一起。耶穌在樓上的那個房間裡也教導他們說:他要回到父那裡去,這樣聖靈才會降臨到他們身上。 耶穌還是同一位耶穌,只不過現在有了榮耀的身體,門徒和他的關係便不同於從前了。我們一定要謹慎,不可“憑肉體”與基督相交(林前六16),也就是不可以為耶穌仍在卑微的狀態下與他相交。他如今是被高舉的神的兒子,滿有尊榮。我們也要以他當受的尊榮來敬拜他。有些人在公共場合作見證、禱告或唱詩時幼稚隨便,這表明他們並沒有理解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五章16節所說的話。約翰與耶穌在餐桌旁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可以靠在耶穌胸前(約十三23)。可當他在拔摩海島上遇見耶穌的時候,他僕倒在耶穌腳前,像死了一樣(啟一17)! 馬利亞若是抓住耶穌不放,只在乎自己和主在一起,那就是自私、不順服了。她站起來,來到眾門徒聚集的地方,把主復活的好消息告訴他們。她說,“我已經看見了主!”(請留意約二十14、18、20、25、29)。馬可記載道,這些信徒正在哀慟哭泣,他們不信馬利亞所說的話是真的(可十六9–11)!馬利亞自己也曾哭泣,可耶穌把她的哀傷化為了喜樂。他們若信馬利亞的話,他們的哀傷也會變為喜樂。不信可以讓人陷入可怕的麻木狀態,難怪神警告我們要謹慎“不信的惡心”(來三12)。 馬利亞不僅講了耶穌復活的事實,以及她親自見到了耶穌本人,她也向他們彙報了耶穌對她說過的話。在此,我們再次看到神的話語是何等重要。馬利亞不能把她本人的經歷傳遞給其他門徒,但她卻可以分享神的話語;能給人心帶來信心的就是那道(羅十17)。永活的基督分享了他永活的道(彼前一23–25)。 基於翔實的證據而有的信心很好,但證據應當引領我們到神的話語那裡,而神的話語則應引領我們來到救主面前。接受某個教義並且捍衛它是一回事,與永活的主有個人關係則是另一回事。彼得和約翰相信耶穌復活了,但直到那天晚上他們才和其他門徒一起見到復活的基督。(耶穌曾在那天下午的某個時候向彼得顯現,路二十四34;林前十五5。)不能引領我們有經歷的證據不過是僵死的教條。關鍵在於信靠神的真道。基於歷史的信心說:“基督活著!” 得救的信心說:“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你有得救的信心嗎?

默想:

主耶穌復活為什麼先向婦女顯現?馬利亞認識主的聲音,主也認識祂的羊的聲音。主耶穌曾說:「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 7:47)所以祂復活後選擇首先向愛多的人顯現,我愛主多嗎?主也願意向我顯現,經上記著說:「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 1:8)

禱告:

主啊!求祢讓我常常愛慕祢的顯現,像馬利亞一樣為盼望見祢而哭泣,求把更多的愛賜給我,讓我有能力去愛主事人。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