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靈修

婦女來看主墳墓

馬太福音28:1-8;馬可福音16:1-8;路加福音24:1-12;約翰福音20:1-13

詩歌:主從死裡復活

(朗誦)
雨後的黃昏,一切仍歸平靜,
高貴的頭垂向祂所愛的人們,
閉上那曾經燃燒的眼睛,
停止了一再翻攪著熱血的心。
曾經降生在野地卑微的客棧,
三十三年前一個淒涼的夜晚,
而今死時,
在不著天地的架上孤懸,
並且安葬在別人的墓園。
所有的跟隨者都已作鳥獸散,
耶路撒冷正開始當天的晚餐。
安息日的長夜將盡,
美麗的東方又在紡織著黎明。
憂愁的婦女穿過濕冷的小徑,
帶著香料,帶著破碎的心。
一同走向園中的新墳。

忽然,他們看不見樹,
看不見墓門,
過分的光芒使他們戰驚,
主在那裏?主在那裏?
為什麼這裏只有空了的墳塋。
這時,天使回答說:
「婦女們哪,你們何其愚蠢,
為什麼在死人中尋找活人。
豈不知死亡不能將祂拘禁!
祂已復活,獲得新的生命。」
那些女子害怕而又歡欣,
返身回城,去傳美好的音訊,
「看啊,死亡的毒鉤何在
看啊,
我們再不怕死亡的陰影,
看啊,
人間第一座空了的墳。」
(詩班、會眾合唱)
主從死裡復活,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從死裡復活!
主從死裡復活,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復活正如祂說!
死因一人而來,
死人復活也因一人而來!
亞當裡人都死了,
在基督裡人都要復活,
復活!
復活!
在基督裡人都復活!
主從死裡復活,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從死裡復活!
主從死裡復活,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復活正如祂說!

經文:

請視需要,選擇閱讀或視聽經文。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

靈訓:

馬太福音的敘事中,對於耶穌的復活,當時的信徒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一、他們以為他死了(太二十八1) 守在基督十字架旁的婦人們,一大早就帶著香料來到墳前,好膏抹耶穌的身體。她們以為耶穌死了。事實上,她們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搬開堵住墓門的大石頭(可十六3)。說起來真有些不可思議,儘管主反復教導他會復活(太十六21,十七23,二十19,二十六32),他們還是不信。 我們絕不能低估耶穌基督復活的重要性。世人信他死了,卻不信他從死裡活了過來。彼得五旬節講道強調了耶穌的復活。事實上,整本使徒行傳都在強調這一事實。那耶穌的復活究竟意味著什麼? 它證明耶穌是神的兒子。耶穌曾說他有權柄把命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約十17–18)。 它證實了聖經的真實性。舊約和耶穌都明確教導過他的復活(見詩十六10,一一〇1)。耶穌若沒有從墳墓中走出來,這些經文就不是真的。 它確保我們將來的復活。因為耶穌死而復活,有一天我們也要復活像他(帖前四13–18)。事實上,基督教信仰的整個架構就建立在復活的基礎上。去掉基督的復活,我們就沒有了盼望。 它證明將來有審判。“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十七31) 這是基督在天上做祭司的基礎。因為他靠無窮之生命的大能活著,他能拯救我們“到底”(來七23–28)。他永遠活著,為我們代求。 它賜給基督徒生活的力量。我們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為神而活。唯有基督復活的大能在我們裡面做工,也透過我們做工,我們才能遵行他的旨意,榮耀他的名(見羅六4)。 它確保我們將來的基業。因為有活潑的盼望,我們可以滿有盼望地生活。無生命的盼望會變得越來越微弱,最終破滅。但因為耶穌基督活著,我們有榮耀的將來(見彼前一3–5)。 每次神的百姓在主日聚會時,他們都在見證耶穌活著,見證教會得到了屬靈的祝福。但在第一個主日,主的跟隨者聚在一起時卻是沮喪挫敗的。 

二、他們聽說他復活了(太二十八2–8) “忽然,地大震動”(太二十八2)。有兩個天使出現(路二十四4),其中一個將堵住墳墓的石頭滾開了。看守墳墓的士兵肯定被這突如其來的超自然現象嚇得渾身亂戰。那石頭滾開,不是為了讓耶穌走出來,因為他已經離開了墳墓,而是讓在場的人親眼看到墳墓是空的。 其中一個天使對婦女說話,平息了她們的驚恐。“他不在這裡!你們來看!”我們要牢記,這些婦女和門徒一樣,並沒有指望耶穌仍舊活著。 她們在墳墓中看到了什麼?裹屍布放在石板上,仍舊保持著軀體的形狀(約二十5–7)。耶穌已經穿過裹屍布,把它們留下作為他復活的證據。它們就像空空的繭那樣放在那裡,沒有掙扎的跡象,仍舊整整齊齊。甚至裹頭巾(用來包裹他臉的那塊布)也是整齊地疊好了放在一旁。 我們不能像第一個復活節主日的信徒那樣,去查看這個證據,但我們有神話語的確據。耶穌原不能被死所拘禁(徒二24)。他曾應許從死裡復活,他的話從不落空。 早期信徒的顯著改變也是他復活的證據。前一天他們還躲起來,沮喪挫敗。第二天他們就宣告基督的復活,在喜樂的得勝中行走。事實上,他們甘願為復活的真理而死。如果這一切只是虛構的傳聞,就絕不能改變他們的生命,使他們能放下自己的生命,為真理殉道。教會的存在、新約和主日進一步證明耶穌活著。猶太人是神揀選的民族,數世紀以來,他們尊榮第七日即安息日為聖日。然後,變化出現了:猶太人和外邦人在教會中合而為一,成為神的子民,他們在一周的第一天即主日聚會。如果耶穌沒有復活,新約就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因為它每一處都指向一位復活的基督。 同樣,基督徒在各自的生命中也經歷到了耶穌復活的大能。儘管單單內在、主觀的感受不能證實主的復活,但與其他證據結合起來,就極大地增強了這一事實的說服力。不過,人仍有可能自我矇騙。各種異端教派的“信徒”都宣稱他們的方式是真的,因為他們經歷過。但基督徒有教會歷史、聖經和可靠的見證人來支持他們個人的信仰經歷。 “你們來看!”之後是“快去告訴!”我們不能將復活的信息私藏起來。天使打發婦女們去告訴(所有人)基督的門徒。他們本該正期待著這個消息,但與此相反,他們聽到的時候仍在懷疑。

馬可福音的敘事也相仿

3. 僕人復活(可十六1–8) 耶穌基督“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四25)。死的救主不能救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是福音的一部分,他從死裡復活也是福音的一部分(林前十五1–8)。實際上,在使徒行傳裡,教會主要是見證耶穌的復活(徒一22,四2、33)。 耶穌基督的復活證明他真是自己所宣稱的那位:神的兒子(羅一4)。他早就告訴門徒他要從死裡復活,但他們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可九9–10、31,十34)。連當日早晨到墳墓去的婦女也沒指望看見復活的主。實際上,她們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因為約瑟和尼哥底母將耶穌匆匆下葬,沒來得及處理妥當。 我們把四部福音書的記載結合起來,可以得出下面這個第一日復活後顯現的順序:(1)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約二十11–18和可十六9–11);(2)向其他婦女顯現(太二十八9–10);(3)向彼得顯現(路二十四34和林前十五5);(4)向去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顯現(可十六12和路二十四13–32);(5)向馬可樓裡的十個門徒顯現(可十六14和約二十19–25)。 天還未亮,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和約亞拿(路二十四10)朝耶穌墳墓那裡走(約二十1),她們趕到的時候,天剛亮(路二十四1)。她們第一個意外是發現石頭從墳墓滾開了(太二十八2–4),她們可以直接進去。第二個意外是在墳墓裡遇見兩位天使(路二十四4;馬可只著重講一位天使)。第三個意外是聽見他們所傳的信息。難怪這些婦女又害怕,又驚奇! 她們聽見的信息就是:耶穌不在這裡,他已經復活了;並且他要在她們前面先往加利利去,要在那裡見她們。這些婦女是最早傳耶穌復活這一榮耀信息的宣教士!注意,這裡專門提到鼓勵彼得的話(可十六7),別忘了是彼得幫助馬可寫了這卷福音書。

路加福音的敘事中

不知所措的心:主打開了墳墓(路二十四1–12) 我們不知道耶穌從死裡復活是在七日頭一日的具體哪個時刻,但肯定相當早。地震的作用和天使顯能(太二十八2–4)使墳墓洞開,不是讓耶穌出來,而是讓見證人進去。“你們來看,去傳揚!”是給教會的復活節命令。 抹大拉的馬利亞曾得到耶穌的特別幫助,她對主死心塌地(路八2)。她在十字架處徘徊(可十五47),後來又第一個到墳墓那裡。和她在一起的有雅各的母親馬利亞、約亞拿和其他虔誠的婦女(路二十四10),她們準備安葬耶穌的遺體。這是悲傷的愛心之舉,而當她們發現耶穌活著時,悲傷變成了喜樂。 “誰會滾開那個大石頭呢?”她們主要擔心的是這一點。羅馬士兵不會撕掉封印,尤其不會為了一群哀悼的猶太婦女這樣做。但神為她們解決了這個難題;墳墓門大開,而屍體不在那裡,不用安葬!那一刻,兩個天使出現了。馬太福音二十八章2節和馬可福音十六章5節只提到一位,就是帶給婦女信息的那一位。天使的信息中有責備的意味,他提醒她們記性太壞!耶穌不止一次告訴跟隨者,自己將受苦受死,然後從死裡復活(太十六21,十七22–23,二十17–19;路九22、44,十八31–34)。神的子民忘了神的話,過著失敗的生活,這是多麼可悲。今天,神的靈會幫助我們記得他的話(約十四26)。

約翰福音的敘事,然而,就連和他最親近的跟隨者都沒有馬上明白他復活的榮耀真理。他們還沉浸在悲痛中,漸漸才明白過來他們的主不是死的,而是活著的!當他們完全意識到主已復活時,一切都翻轉了!對於抹大拉的馬利亞來說,主的復活意味著眼淚變為喜樂(約二十1–18);對於那十位門徒而言,主的復活意味著他們脫離了恐懼,有了勇氣(約二十19–23);對於多馬而言,主的復活意味著不再懷疑,開始有確據(約二十24–31)。對於馬利亞而言,重點在於愛;對於十位門徒而言,重點在於希望;對於多馬而言,重點在於信心。 在那個主日的早晨,抹大拉的馬利亞經歷到奇異的轉變。她對復活真理的理解經歷了三個階段,彼得和約翰也有同樣的經歷。

1. 信心黯淡(約二十1–2) 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其他幾位婦女一致決定,要在一星期的頭一日來到墳墓,把安葬的事做完,來表達他們愛基督的心意。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底母迫於環境的壓力,只能在匆忙之中做一些安葬的預備。此時,這幾位婦女想要把安葬的預備做完,她們最關心的是如何進入墳墓。或許羅馬兵丁會可憐她們,伸出援手吧。 可她們不知道,剛剛發生了一次地震,大石頭已經被天使挪開了!抹大拉的馬利亞走在前頭,最先來到墳墓跟前。她一見大石頭已被挪開,就以為有人進去偷走了主的身體。我們或許會批評她這個結論下得太草率了,但我們若想想當時的情形,就很難想像她還能得出什麼別的結論。天還沒亮,她又是獨自一人。像跟隨主的其他人一樣,她也不信耶穌會從死裡復活。 她跑去找彼得和約翰,把這消息告訴他們。此時兩位使徒住在一起,其他信徒也知道他們的住所。或許他們就住在耶穌和他們見面的那個樓上的房間。有趣的是,馬利亞用了“我們”這個代詞,這就把其他幾位婦女也包括在內了。可她們此時已經發現耶穌復活了(見可十六1–8;路二十四1–8)!她們隨即離開了墳墓,把天使的訊息帶給其他門徒。 看到基督復活的頭幾位目擊者是信耶穌的婦女,這一點頗為重要。在那個時代,猶太人並不看重女人的見證。當時的拉比說:“寧可把律法的話語燒掉,也不要把它們交給女人。”但這些信基督的婦女卻掌握著比律法更偉大的信息,她們知道他們的救主復活了。 馬利亞的信心沒有完全破滅,只不過是黯淡下來。那信心的光明仍在,只是被蒙蔽了。彼得和約翰的屬靈光景大致也差不多。但過不了多久,他們三位就會走出陰霾,見到光明。

2. 信心如曉日初升(約二十3–10) 約翰福音二十章3節暗示,彼得率先向墳墓跑去,而4節卻說約翰先到墳墓那裡。或許約翰更年輕,身體更好,亦或者約翰只不過跑得更快而已。我們總是傾向于把這段賽跑“靈意化”,並把它和以賽亞書四十章31節以及希伯來書十二章1至2節聯繫起來。信徒若沒有與主相交,就很難跑那信心的賽程。然而,我們還是要對這兩人進行嘉許才是,他們畢竟有勇氣在不知道前路如何的情況下跑進仇敵的領地。如果說這一切是個圈套,要捕獲門徒,也不是沒有可能。 約翰到了墳墓那裡,卻謹慎地留在外面,向墳墓裡面窺視。他可能想要彼得和他一起進入墓室。約翰看到了什麼?裹屍布留在石臺上,看不到任何暴力或犯罪的跡象。但裹屍布並沒有裹著屍體,就像空空的繭一樣!他似乎仍然可以從裹屍布的樣子看到耶穌身體的輪廓。 彼得也到了,他衝動地進了墳墓,我們大概也預料到他會這樣做。他看到細麻衣空空地放在那裡,裹頭巾精心卷好了,另放在一處。盜墓的人不會精心地把裹屍布從屍體上取下來,然後再把它整潔地放好。實際上,因為裹屍布裡面裹有香料的緣故,想要把裹屍布從屍體上取下來而不扯破幾乎是不可能的。裹屍布那樣子被留在石臺上,唯一的可能就是耶穌死裡復活的時候從裹屍布裡面出來了。 約翰進了墳墓,看到了證據。他“看見就信了”。 約翰在寫這一段記載時,用了三個不同的希臘詞來表達看這個意思。在約翰福音二十章5節裡,他用的那個動詞的意思是“向裡窺視,向裡面看”。在第6節,那個動詞的原意是“仔細查看,觀察”。而在第8節裡,看見那個動詞的意思是“思考後明白了”。他們對復活的信心此時才如曉日初升! 耶穌的跟隨者並沒有預料到他會從墳墓裡活著出來,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畢竟,耶穌曾多次告訴他們他會從死裡復活。他在剛步入服侍不久就說過,“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二19)他復活以後,門徒想起來他說過這句話(約二22);可仇敵也想起來了(太二十七40、63–64)。 耶穌把自己比作約拿(太十二40),有兩次他清楚地宣佈說,他會在三天后復活(太十六21,二十19)。他在世的最後一星期的那個星期四,主再次應許說他會復活,並要在加利利與門徒見面(太二十六32;也見路二十四6–7)。 彼得和約翰在他們屬靈經歷的這個階段擁有什麼樣的信心呢?他們的信心在這時候是基於證據的。他們看到了裹屍布,知道耶穌的身體不在這裡。然而,證據可以讓理性信服,卻不能改變生命。我們這些人所處的時代距耶穌復活的時候已達好多個世紀,沒有實物的證據(墳墓、裹屍布)可供察驗。但我們有神話語的記載(約二十9),這上面的記載是真實的(約十九35,二十一24)。實際上,主想要在門徒心中培養的也是對神話語的信心(見約二22,十二16,十四26)。彼得說得很清楚,我們信心的基礎應該是神的話語,而不是個人經歷(彼前一12–21)。 當時,門徒只有舊約聖經。約翰福音二十章9節提到的“聖經”指的就是舊約聖經。早期教會也使用舊約聖經來向猶太人和外邦人證明耶穌是基督,證明他為罪人受死,以及他從死裡復活(徒九22,十三16及以下,十七1–4等等)。福音也包含“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這樣的信息(林前十五4)。而保羅和約翰所想到的舊約聖經是哪一處呢? 保羅在詩篇第二篇7節看到了復活(徒十三33)。彼得在詩篇十六篇8至11節看到了復活(徒二23–36,也請留意徒十三35)。此外,彼得也引用了詩篇一百一十篇1節(徒二34–35)。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0節所說的“延長年日”也被解釋成對基督復活的預言。耶穌自己也用先知約拿的經歷來預表他的受死、埋葬與復活(太十二38–40),這個信息也包括“三天”這部分內容。保羅在初熟節看到了復活的景象(利二十三9–14;林前十五20–23),這個信息也包含“第三天”這個含義。有些研究聖經的學者在何西阿書六章2節看到了復活和“第三天”的信息。 耶穌復活以後,他並沒有向每個人啟示自己,而是向他所揀選要向別人分享福音信息的見證人啟示自己(徒十39–43)。我們如今可以從新約聖經中找到這個見證。舊約和新約在這個見證上是一致的。律法、詩篇、先知和使徒都一起見證耶穌基督是活著的! 彼得和約翰看到證據就信了。後來,聖靈借著舊約聖經證實了他們所信的。那天晚上,他們要見到主本人!曾經黯淡的信心如今如曉日初升,那光明會越來越明亮。

3. 信心如明光照耀(約二十11–18) 每當我想起抹大拉的馬利亞獨自一人在園中徘徊,就會想起箴言八章17節:“愛我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馬利亞愛主,她為了表達那份愛早早地來到園子裡。馬利亞回到墳墓的時候,彼得和約翰已經回家去了,因此他們沒有機會把察驗證據後得出的結論告訴她。馬利亞仍然以為耶穌死了。這時我又想到另一節經文——詩篇三十篇5節:“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馬利亞哭了,那種大聲的哀哭是猶太人表達哀傷的典型做法(約十一31、33)。真誠地哀傷沒有錯,因為神造我們就是要流眼淚的,哀哭是醫治破碎心靈的良藥。然而,基督徒的哀傷與世人絕望的哀傷絕不一樣(帖前四13–18),因為神已經“借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一3)。我們哀哭,不是因為我們所愛的信主的人去了天國,而是因為他們離我們遠去,我們思念他們。 馬利亞往墳墓裡看的時候,看到兩個穿白衣的人,站在曾放有耶穌身體的石台兩端。這讓我們想起了施恩座上的兩個基路伯(出二十五17–19)。神似乎在說:“現在有新的施恩座了!我的兒子已為罪付上了代價,進入神同在的門路已經開了!”馬利亞見到這兩個人,並沒有大感吃驚,也沒有證據表明她知道他們是天使。她與他們簡短的交談沒有讓她擦乾眼淚,也沒有讓她煩惱的心安靜下來。她定意要找到耶穌的身體。

默想:

我的信心是否也從黯淡到明光照耀?門徒對復活真理的理解經歷了三個階段,我也有同樣的經歷。一開始是半信半疑,只是聽說有復活這件事,並不明白;然後是自己去看,經過研讀聖經與默想,經歷聖靈的重生,相信了門徒的見證;最後是親眼見主,在與復活耶穌的會遇中,信心如明光照耀。就像彼前5:8-9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着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替我這個罪人死而復活。求祢幫助我的信心也從黯淡到明光照耀!求祢使我的生命改變,經過研讀聖經與默想,經歷聖靈的重生,相信了門徒的見證;最後能親眼見主,在與復活耶穌的會遇中,信心如明光照耀。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