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灵修

凶恶园户的比喻

马太福音21:33-46;马可福音12:1-12;路加福音20:9-19

诗歌:万古磐石

万古磐石为我开,容我藏身在主怀;
因为主流下宝血,
洗我一生的罪污,使我刑罚得赦免,
使我罪污得洁净。
 
纵然我勤奋不休,不能达律法要求,
纵然是热心持久。
纵然眼泪永远流,仍不能赎我罪尤,
惟有主能施拯救。
 
我空手来无代价,单投靠我主十架,
求主赐衣遮我身,
我无助求主施恩,我污秽来到主旁,
求主洗我免灭亡。

经文:

请视需要,选择阅读或视听经文。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灵训:

马太福音的叙事接着说,

2. 他们拒绝了子(太二十一33–46)。现在我们仍在葡萄园中。这个比喻是依据以赛亚书五章1至7节,耶稣借此提醒犹太人,神对他们这个民族是何等良善。神拯救他们脱离埃及,将他们栽种在流奶与蜜的富饶之地。他赐予他们物质和属灵的双重祝福,只要求他们结出果子来荣耀神。神不时差派他的仆人(先知)到他们中间收果子。他们却恶待这些仆人,甚至杀害了其中一些人。家主该怎么办?他本可以派遣军队来剿灭这些恶徒。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差派自己的儿子去他们那里。儿子无疑是指耶稣基督,神的儿子。他是“承受产业的”(来一2)。然而,这些人非但没有接待家主的儿子,给他当有的尊重,反倒把他拉出葡萄园杀害了。耶稣被他自己的百姓弃绝,“在城门外”(来十三12)被钉在十字架上。人们听着这些比喻,被其中的戏剧化场景所抓住,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对他们的审判。耶稣引用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至23节,解释说他就是那个儿子,宗教领袖就是园户(太二十一45)。群众在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城时,曾用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6节来欢迎他,所以首领们对这段经文仍然记忆犹新。旧约常常用磐石或石头指代神(申三十二4、18、30–31;诗十八2、31、46)。石头也是弥赛亚性质的称呼。对以色列来说,耶稣是一块绊脚石(赛八14–15;罗九32–33;林前一23)。以色列拒绝了这位弥赛亚。但是耶稣死而复活,建立了教会。对教会而言,他是根基,是房角的头块石头(弗二20–22;彼前二4–5)。在世代的末了,耶稣将再来,如同一块砸碎一切的石头(但二34),摧毁外邦人的国,建立他自己的荣耀国度。这些犹太首领自然明白耶稣引用的经文中包含的弥赛亚意义。他们就是弃绝石头的匠人(徒四11)。后果怎样呢?首先,神的国要从以色列夺去,赐给一个新的群体,就是教会(彼前二9,请注意6至10节的上下文)。那些攻击这块石头的人将被“粉碎”,被基督审判的人将被压成碎片。

回到马可福音的叙事,他们还没来得及溜,耶稣对他们讲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表明他们的罪正引他们走向谋杀。他们已经默许杀死施洗约翰,但很快他们就会要求钉死神的儿子!众所周知,葡萄园代表以色列(诗八十8–16;赛五1–7)。根据利未记十九章23至25节的规定,农民要等第五年才能收果子,但我们不知道犹太人当时是否遵守这个规定。为了行使他的合法权利,园主要从佃户收果子,哪怕只是果树间种的蔬菜。这就是为什么佃户不交果子:他们想把葡萄园据为己有。这也是为什么园主不断地差人来找他们:纯粹是权柄问题,关乎谁是主人。如果马可福音十二章2至5节是栽种果树的前三年,就是不可吃果子的时候,那么神差爱子就是第四年。当年的果子应该献给主耶稣(利十九24),于是,神差爱子这件事就更有意义了。如果佃户可以除掉承受产业的,他们就可以霸占产业,于是他们把他丢到园外(见来十三12–13),杀了他。他们想保住自己的地位,甚至为了实现自己邪恶的目的而不惜杀人(约十一47–53)。然后,耶稣问,“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么办呢?”这些宗教领袖先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因此定了他们自己的罪(太二十一41);然后,耶稣重复他们的回答,这是审判者的庄严宣判。但是,还没等他们上诉,耶稣又引用他们所知道的弥赛亚预言,就是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至23节。我们在荣入圣城的时候已经提到这篇诗篇(可十一9–10)。我们知道,“石头”象征弥赛亚(出十七6;但二34;亚四7;罗九32–33;林前十4;彼前二6–8)。仆人式审判者宣告了一个双重判决:宗教领袖不仅弃绝神子,也弃绝这块石头!现在只有一个后果:接受审判(太二十二1–14)。

路加福音的叙事接着说,

2. 他们现在的反抗(路二十9–16)。这些人熟悉旧约,听得出耶稣是在讲以色列这座“葡萄园”(诗八十8以下;赛五1–7)。父神丰丰富富地祝福了这个民族,赐给犹太人富饶丰美的土地。神所要的,只是他们顺服神的律例,献上他配得的“属灵收成”。然而,这个民族非但没有为所得的祝福感恩,喜乐地献上神所应得的,反而继续抢夺神,拒绝神差来的使者(见尼九26;耶七25–26,二十五4)。神是恒久忍耐的,他派来一位又一位仆人,然而他们拒绝听从(太二十三29–39)。最后,神派来了他的爱子(路三22),他们却把他杀了。在这个故事里,耶稣宣告了自己的死亡。根据犹太律法,任何人都可以申领无主的财产。佃户可以下结论说主人死了,否则他早就自己来了。如果他们杀掉儿子,就可以霸占这座葡萄园。宗教领袖站在耶稣面前时就是这么想的(见约十一47–54)!

3. 他们将来的毁灭(路二十17–18)。耶稣定睛看着他们,引用了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节。官长们知道这是一首弥赛亚诗篇,当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时,他们曾听到群众高喊这篇诗(比较路十九38与诗一一八26)。耶稣将这节经文用在自己身上,清楚宣告自己就是弥赛亚。当然,“匠人”就是犹太的宗教领袖(徒四11)。在旧约中,“石头”是人们熟悉的神的象征,也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的象征(见创四十九24;出十七6,三十三22;申三十二4、15、30–31;赛八14,二十八16;林前十4)。因为犹太人不信,他们就绊倒在耶稣这块石头上,要接受审判。那些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却以耶稣为基石和教会的房角石(林前三11;弗二20)。但耶稣也提到但以理书二章34至35节和44至45节,那里弥赛亚被比作“打碎一切的石头”,将所有挡路者全部打得粉碎。耶稣是在警告犹太公会,如果他们定了耶稣的罪,只会给自己带来毁灭。同样的原则今天也适用,不信的人要留心自己听到的警告。当官长们拒绝施洗约翰,他们就得罪了差他来的父。当他们在十字架上钉死耶稣,他们又得罪了子。耶稣告诉他们,他们得罪圣子仍可得赦免,但若干犯圣灵,这罪永不得赦免(太十二24–37)。为什么?因为这是神对这个民族所作的最后的见证。这就是所谓的“不可饶恕的罪”,犹太领袖最终拒绝圣灵借使徒所作的见证时,就犯了这样的罪。他们拒绝的证据就是用石头打死司提反(徒七51–60)。后来福音从犹太人传出去,传到撒玛利亚人那里(徒八),又传给外邦人(徒十)。在这则比喻里,耶稣阐明了罪的险恶本质:我们犯罪越多,事态就越严重。园户刚开始只是打了几个仆人,伤了其余的仆人,但最后他们竟沦为谋杀犯!犹太领袖允许施洗约翰被杀,又恳求将耶稣钉十字架,到最后他们竟然用石头打死司提反。他们得罪了父、子和圣灵,而那是神向他们所作的最后的见证。拒绝神的信息和他派来的使者,这是件严肃的事情(见约十二35–43;来二1–4)。

默想:

主耶稣的比喻是在责备谁呢?犹太领袖的心硬,是主责备的对象吗?还是我也必须谨慎自己,作忠心的仆人。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什么意思呢?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我是感恩领受,还是硬心拒绝?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谢谢祢来到自己的葡萄园。求祢帮助我感恩领受,不要硬心拒绝,能谨慎自己,作忠心的仆人。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