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灵修

不饶恕人的恶仆

马太福音18:23-35

诗歌:彼此连合

1. 兄弟相爱相亲,
须要心诚意真,
彼此连合,同意同心,
正如天上良民。
2. 在父宝座之前,
尽心尽力祈求,
彼此矜怜,彼此体恤,
互相安慰忧愁。
3. 我也将你体谅,
你也代我担当,
倘或见人,愁苦非常,
大家都要心伤。
4. 在天永无愁苦,
罪孽毫无存留,
爱心全备,情谊深厚,
永享快乐无休。

经文:

请视需要,选择视听或阅读经文。

播放视频

灵训:

这个比喻体现了饶恕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比喻不是在讲得救,因为得救完全是出自神的恩典,是无条件赐下的。把神的饶恕当作暂时的事,恰恰违背了圣经的真理(罗五8;弗二8–9;多三3–7)。这个比喻针对的是弟兄之间的饶恕,而不是神对失丧罪人的饶恕。这章的重点是弟兄饶恕弟兄(太十八15、21)。这个比喻中的主角在饶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他是欠债的人(太十八23–27)。这个人从王那里偷钱,查帐的时候,他的罪行被揭露出来。当时巴勒斯坦一年的税收约800他连得,可见这个人是多么不诚实。按照当今的购买力来算,这个人偷的钱价值超过一千万美元(和合本译作“一千万银子”)。可他竟然还以为自己有本事还清债务。他求王说,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一定可以把钱还清。他犯了两样罪:一是骄傲,二是没有真诚的悔改。这人并不因偷钱而感到羞耻,他感到羞耻的是被抓。而他还大言不惭地以为,自己能够赚到足够的钱还清王的债务。按照当时的经济水平,一个人工作20年才能赚到一他连得。他的处境是无望的,但王是怜悯人的。王承担了损失,饶恕了这个仆人。这意味着他自由了,他和家人不会因欠债而被关进监牢。是这个仆人配得饶恕吗?绝对不是。这完全是出于主人的爱和怜悯。

(2)他是债主(太十八28–30)。这个仆人离开王之后,遇到一个同伴,这人欠他一百得拿利(和合本译作“十两银子”)。当时工人每天能挣一得拿利,比起他欠王的债,这一百得拿利只是九牛一毛。然而,这个人却不愿与他的朋友分享他自己获释的快乐。他虐待他的朋友,逼他还债。欠他钱的人像他求王那样哀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但这个不义的仆人只想别人饶恕他,却拒绝饶恕别人。或许从法律上说他有权将这个人投进监狱,但在道义上他完全站不住脚。他自己已经获得了饶恕,难道他不该饶恕他的同伴吗?他和家人被免去了牢狱的羞辱和折磨,难道他不应该宽恕自己的朋友吗?

(3)他沦为阶下囚(太十八31–34)。王本来免去了他的牢狱之灾,但他又把自己投入监牢。他要“秉公行事”,将他的朋友投入监牢。 “这么说你是想按公义生活了?”王问他,“那么随了你的意,给你公义吧!把这个恶仆关进监牢,折磨他!他怎样待别人,我也怎样对待他。”(这里没有暗示他全家都被判刑。毕竟,只是这个父亲恶待别的仆人,忽视了王的良善。) 世界上最可怕的监狱,是不肯饶恕的心灵监牢。不饶恕别人其实是在禁锢自己、折磨自己。在我服侍的这些年里,我遇到的最悲惨的人就是那些不愿饶恕人的人。他们整天都想着怎样惩罚那些得罪他们的人,但其实他们是在惩罚自己。这个仆人错在哪里呢?和许多认信的基督徒一样,他们领受饶恕,却没有在内心深处真正经历饶恕。因此,他们无法与那些得罪他们的人分享饶恕。如果只按公义生活,总是计较着要得到属我们的东西,那就会把自己投进监牢。但如果我们按饶恕生活,与人分享神赐给我们的一切,就会享受自由和喜乐。彼得想要公正的量尺,耶稣却教导他践行饶恕,而不是用量尺。主的告诫是严肃的。他不是说神只拯救饶恕别人的人。这个比喻的主题是弟兄之间的饶恕,而非神对失丧之人的拯救。耶稣警告我们,我们若没有谦卑悔改的心,神不会饶恕我们。我们对待人的方式,就显明我们内心的真实光景。我们心里若谦卑悔改,就会乐于饶恕自己的弟兄。但如果我们心存骄傲和报复的欲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悔改,神也不会饶恕我们。换句话说,单单领受神的饶恕甚或别人的宽恕,都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心里经历饶恕,让它使我们谦卑下来,以温柔、饶恕对待他人。这个比喻中的仆人并没有深刻地经历饶恕和谦卑。他只是庆幸自己“摆脱困境”,却从未真正悔改。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四32)“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三13)

默想:

不饶恕人有什么后果?我的经验是不肯饶恕是个牢狱,把自己锁起来不见天日。直到去与弟兄和好,才会重获自由。但是我也看过不饶恕人的后果。教会分裂,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其实基督的救恩就是一个饶恕的故事,我的罪债就像故事中欠一千万银子的,耶稣基督替我还清了,为何我还不肯放过欠我十两银子的同伴呢?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谢谢祢饶恕了我,替我还清了罪债。求祢帮助我饶恕自己的弟兄,他们不过是欠我十两银子的同伴,让我知道不饶恕人的后果。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