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灵修

神子干犯安息日

约翰福音5:10-18

诗歌:恩典的记号

站在大海边
才发现自己是多渺小
登上最高山
才发现天有多高
浩瀚的宇宙中
我真的微不足道
像灰尘消失也没人知道

夜空的星星
仿佛在对着我微微笑
轻声告诉我
一切祂都看见了
我所有挣扎
所有软弱和跌倒
将成为主恩典的记号

当我呼求耶稣听见我的祷告
千万人中祂竟关心我的需要
走过的路有欢笑有泪水
都留下主恩典的记号

在风雨中耶稣将我紧紧拥抱
我深知道祂是我永远的依靠
走过的路有欢笑有泪水
将成为主恩典的记号

经文:

请视需要,选择视听或阅读经文。

播放视频

灵训:

这个神迹要是不行在安息日,就不会惹来麻烦。主耶稣完全可以早来一天或者多等一天,可他就是要引起宗教领袖们的注意。后来,耶稣又刻意在安息日治好了一个瞎子(约九1–14)。要知道,文士们早已列出了安息日禁止去做的39件事,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背负重物。所以,这个瘫子得了奇妙的解救并没有令宗教领袖欢欣鼓舞,他们反倒责备他拿着褥子走动,说这是违反了律法。要理解这人与耶稣的关系并不容易。没有证据表明他归信了基督,但我们也不能说他与救主敌对。事实上,耶稣在圣殿里找到他之前,他甚至不知道是谁治好了自己。无疑,他去圣殿是向神谢恩,并献上合宜的祭物。你也许觉得有点奇怪,他怎么没有主动亲近医治他的那位主?但事实上这样的人多得是,他们心怀感激地接受恩赐,却忽略了那位赐恩的神。那人“告发”耶稣是出于恐惧吗?我们不得而知。犹太领袖们至少不再理他,而是把指控的矛头直接指向耶稣基督。与约翰福音九章里被医治的瞎子不同,这个人并没有被赶出会堂。主的话(约五14)暗示这人瘫痪是他犯罪的结果。但是,主曾对那个被人从房顶缒下来的瘫子说,他的罪被赦免了,却没有对这个人这样说(见可二1–12)。可见,虽然亲身经历了振奋人心的神迹,却可能仍然没有得救,上不了天堂!

2.争论(约五16–18)犹太领袖并没有控告那个被治好的瘫子,尽管他违反了律法,但他们却开始逼迫主耶稣。作为信仰的守护者,犹太公会(宗教管理议会)为了防止某些假先知出现,领百姓偏离正路,凡有新的传道人和教师露面,他们都要负责调查。他们曾调查过施洗约翰的事工(约一19及以下),现在又来审查耶稣的事工。耶稣曾在安息日治好了一个被鬼附的人(路四31–37),因此公会已经对他起了疑心。在约翰福音五章记载的神迹发生之后,耶稣还会为在安息日掐麦穗的门徒辩护(太十二1–8),又在安息日治好一个手枯干的人(太十二9–14)。他是在故意挑战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律法主义传统。因为他们已经把安息日——神给人类的恩赐——转变成了充斥着规条和限制的监牢。当他们拿耶稣“不合律法的举动”来质问他时,耶稣仅仅回答说,自己只是在做父所做的事!神在安息日的安息已经被人类的罪所破坏(见创三),而自从人类堕落以后,神就一直在寻找失丧的罪人并拯救他们。但是耶稣说话时没有像犹太人通常那样用“我们的父”,而是说“我父”,他这是在宣称自己与神同等。犹太领袖马上弄懂了耶稣的声称意味着什么,于是不再指控耶稣犯了安息日,转而指控他犯了亵渎罪,因他自称为神。有些自由派神学家说耶稣从来没有自称为神,这些人很难对这段经文做出合理的解释。当然,这样亵渎神要被判处死刑。对耶稣的“正式逼迫”就是从这里开始,而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逼迫达到了高潮。至此,主耶稣经常当着敌人的面,指明他们巴不得杀掉他(约七19、25,八37、59)。他们无故地恨他(约十五18–25)。虽然耶稣为无助和绝望的人行了那么多善事,他们却视而不见,只一门心思想着如何除灭他。耶稣将自己与神当作平等,因为他就是神,这是约翰福音的主题。犹太领袖无法反驳耶稣的声称,就想除灭他,不让他再“捣乱”。然而,耶稣被钉十字架,又复活了,这两件事公开肯定了他的神性,将敌人的矛头转而对向了他们自己。

默想:

我会不会把安息日转变成了充斥着规条和限制的监牢?这些年来,我觉得主日变成了比平日更忙碌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个全职牧师,弟兄姊妹也是,各样的服事、课程、会议,把我们耗尽了!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这句话成了忙碌的理由。当然,在安息日使人得痊愈,是我们该做的,但是,废掉安息日的原始精神,也是一种悖逆。如何在主日重寻安息?这是严肃的课题。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谢谢祢在我的身上显出大能的作为,求祢帮助我不把安息日转变成了充斥着规条和限制的监牢!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