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灵修

耶稣被钉十字架

马太福音27:33-37;马可福音15:22-26;路加福音23:33-34;约翰福音19:17-27

诗歌:平凡与伟大

沉痛哀伤的母亲,来到主前,
强忍着泪,倚傍着十架,情愿担当子苦痛,
曾经软弱的门徒,来到主前,仰望十架默默哀哭,
天上的神啊!喔,天上的神,求你垂怜你那可怜的仆人。
母亲啊!看你的儿子,儿子啊!看你的母亲,
天上的神啊!喔,天上的神,求你垂怜,求你垂怜。

经文:

请视需要,选择阅读或视听经文。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灵训:

马太福音的叙事中,按照惯例,人们会在犯人钉十字架前给他喝麻醉性的东西,以帮助缓解痛苦。但是耶稣拒绝了,他彻底控制身体的机能来遵行神的旨意。这一举动也应验了诗篇六十九篇21节的预言。按照兵丁的惯例,他们会在刑场瓜分犯人的物品。这应验了诗篇二十二篇18节的预言。兵丁抓阄分完耶稣的衣服之后(约十九23–24),就坐下来,“看守他”(太二十七36)。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个耶稣会变神迹。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少追随者,说不定当中有些人正密谋营救他。他的门徒中有一个就是奋锐党人(太十4,奋锐党的西门)。在反对罗马政权的事上,这个狂热的群体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结合福音书的记载,我们就会看到人们对耶稣完整的指控,那块牌子挂在他头上,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犹太人不同意彼拉多这么写,但这次他态度坚决(约十九21–22)。

马可福音的叙事也相仿。各各他是希伯来文,意思是“髑髅”,但圣经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个地方取这个名字。今天,到耶路撒冷的访客都要参观“哥顿的髑髅地”,那里的地形确实有点像颅骨,但导游说各各他还有一个可能的地址,就是圣墓教会所在地。我们不知道主耶稣被钉死的确切地点,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知识。重要的是,耶稣确实被钉死了,就在耶路撒冷城门外,那是被弃绝之地(来十三12–13),并且他是为世人的罪而死。古时候要给死刑犯喝一种药,可以止痛(箴三十一6),但主耶稣不喝。一方面,他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来遵行父的旨意,完成救赎大工。耶稣要替我们承受全部痛苦,绝不走捷径。他不喝同情的杯,好尽饮不义的杯(太二十六36–43)。主耶稣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应当像他一样不折不扣地遵行神的旨意,“和他一同受苦”(腓三10)。福音书的作者没有一个描述钉十字架的细节,也没必要描述。写福音书的目的不是博得我们的怜悯,而是坚固我们的信心。当时的很多读者亲眼见过主耶稣被钉死的场景,所以描述细节是多余的。十字架的酷刑骇人听闻,体面人根本不会提起,就像我们今天不会大谈毒气室或电椅。毫无疑问,钉十字架是人类所发明的一种最恐怖的死刑。诗篇二十二篇描写了主耶稣挂在十字架上的极大痛苦。死刑犯要顶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罪状。耶稣顶的那块牌子是彼拉多写的,后来钉在十字架耶稣的头顶上:“拿撒勒人耶稣,犹太人的王”。犹太领袖提出抗议,但彼拉多这次坚持了立场(约十九19–22)。

路加福音的叙事中,髑髅地(Calvary)这个名字来自拉丁词calvaria,意思是“骷髅头”。 (希腊词是kranion,它给了我们英文单词cranium,亚兰文是Golgotha。)这个名字新约没有解释。这地方外形如同一个骷髅头,就像耶路撒冷城里大马士革门旁边“戈登的髑髅地”(Gordon's Calvary)。或许,这地方得名就是因它是刑场的丑陋事实。主在上午九点被钉十字架,直到下午三点;从正午到下午三点,遍地都黑暗了(可十五25、33)。在这可怕的六个小时里,耶稣说了七句话:

1.“父啊,赦免他们!”(路二十三34)

2.“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十三43)。

3.“母亲,看你的儿子!”(约十九25–27)。 [长达三小时的黑暗;耶稣沉默不语。 ]

4.“为什么离弃我?”(太二十七46)

5.“我渴了!”(约十九30)

6.“成了!”(约十九30)

7.“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二十三46)

路加只记载了十架七言中的三言,即第一句、第二句和最后一句。

约翰福音的叙事,此外,罪犯还要带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明他所犯何罪。根据四福音书的记载,牌子上写的唯一公告是彼拉多拟定的:“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对这个说法,祭司长提出了抗议,但彼拉多拒绝更改。这是他向犹太人宗教体系的最后一击。他知道祭司长和长老是出于嫉妒才要除灭耶稣的(太二十七18)。像彼拉多这样精明的政客,对犹太宗教体制了如指掌。他知道这块牌子会侮辱他们,让他们难堪,而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这块牌子是用希伯来文(亚兰文)、希腊文和拉丁文写的,这却是很有意思的事实。首先,它表明,我们的主被钉十字架的地方是一个多民族荟萃的大都会。希伯来文是宗教语言,希腊文是哲学语言,而拉丁文是法律语言;把神的儿子钉到十字架上的是当时的宗教、哲学和法律。然而他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却是为着整个世界!在这卷福音书中,约翰强调的是基督工作的普世性。彼拉多拟定了这个称呼,谁知却成了最简洁的“福音单张”,因为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个盗贼看到这块牌子,就请求进入他的国度。耶稣是在城外被钉十字架的(来十三11–13)。和他同钉十字架的是另外两位犯人,或许是巴拉巴的同党。我们不知道救主被钉的十字架到底立在哪里。主后70年,提多将军和罗马人摧毁了耶路撒冷城,从那时至今,这座城市的地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因而,我们现在已不可能准确地确定耶稣走过的路线以及十字架的具体位置。如今,到圣地朝圣的人都会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圣墓大教堂和墓园附近的“哥顿的髑髅地”(Gordon's Calvary)。希伯来文词各各他意思是“头盖骨、骷髅”,髑髅地是拉丁语的说法。圣经没有讲为什么这地方会有这样的怪名字。犹太人肯定不会把不洁净的头颅骨留在公开执行死刑的地方!为此,死者的全尸(头颅完整无缺)通常都会被埋葬(死者若有亲友的话),或被丢弃在公共的垃圾场。 “哥顿的髑髅地”倒的确形似头骨,但两千年前的地貌就是这样吗?耶稣和两个臭名昭著的盗贼一起被钉十字架,这事实又为他加上羞辱,但也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2节的预言:“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当时的兵丁对待他就像对待普通罪犯一样!现今的死刑都是在僻静的室内场所执行的。而他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其目的就是要每个人都看到。当时是逾越节期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被钉的地方就在城外,人们进出城都要经过那里。耶稣当时是知名人物,因而他被捕、被定罪会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人们聚集到这里观看这残酷的场景,也在情理当中。当然,兵丁也要在那里,那是他们的工作。古罗马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往往有一位百夫长和四名兵丁被派到现场来执行。由于耶稣是受人欢迎的教师,有许多人追随他,彼拉多可能会派更多卫兵去各各他。死囚犯的个人物品往往也会被这些兵丁分掉,无人过问。耶稣的衣物就是被他们分掉的。耶稣可能有一条裹头巾、一双凉鞋、一件贴身穿的里衣(无缝线的袍子)、一件外衣,还有一条腰带。这四个人都得到外衣的一片,随后他们就拈阄,看谁能得到那件无缝线的里衣,这就应验了诗篇二十二篇18节的预言。有些过路人辱骂耶稣,他们显然是受了祭司长和文士的挑唆(可十五29–32)。这件事约翰没有记载,其他三位福音书的作者却记载了。我们在读诗篇二十二篇时,就会看到大卫用畜类的意象来形容那些逼迫主的人:公牛(诗二十二12)、狮子(诗二十二13、21)、犬类(诗二十二16、20)。若有人拒绝主,他们就如同畜类。有好些妇女和使徒约翰一起站在十字架旁边。 (后来,她们离开了十字架,和耶稣的其他朋友走到一起[太二十七55–56;可十五40–41]。)约翰特别提到了四位妇女: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他母亲的妹妹撒罗米,她也是雅各和约翰的母亲;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还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众人这样的憎恨与奚落中,能站在十字架旁边也是需要勇气的。她们站在那里,肯定让我们的主大得安慰。马利亚第一次出现在约翰福音时,她正在参加一场婚礼(约二1–11);而眼下,她在为埋葬耶稣做预备。耶稣的时候到了!她正在经历“被刀刺透”的感觉,就如西面在耶稣出生不久所预言的那样(路二35)。她静默不言,这点值得注意。世上若有人能够解救耶稣,那就只有他的母亲了。只要她宣布耶稣所声称的一切都是假的就够了,但她什么也没说!这极有力地见证了耶稣的神性。耶稣让母亲确信他疼爱她。他把他精心拣选的门徒交给母亲,给她作儿子,照顾她,就是在最后的晚餐上靠在他胸前的那位门徒。至于约翰是否马上带马利亚离开现场,回到家里,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确实知道,他照顾了马利亚。当信徒们在楼上的房间里等候五旬节的时候,马利亚也在他们当中(徒一14)。耶稣就是在成就伟大的救赎工作时,也忠心地履行作儿子的责任。而约翰能代替他的主来孝敬马利亚,真是何等的荣幸啊!不要把抹大拉的马利亚和路加福音七章36节及以下几节所记载的那位“有罪的女人”混为一谈。耶稣曾从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赶出七个鬼(可十六9;路八2)。后来,这位马利亚利用自己的资源支持耶稣的事工。撒罗米曾求耶稣把左右两边的座位赐给她的两个儿子(太二十20–29),耶稣没有答应她。此时,她站在十字架前,眼看耶稣死去,心中不知作何感想。这情景一定使她为自己的自私深感愧疚。

默想: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母亲目睹自己的爱子死在十字架上?在音乐史上有一首有名的歌词叫做「Stabat Mater圣母悼歌」:

  1.     圣母痛苦侍立,含泪十字架旁,当圣子高高悬起时。
  2.     她心灵长叹,忧闷痛伤,被利刃所刺穿。
  3.     何等愁苦悲伤,那当受称扬者,独生圣子的母亲!

            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教会历史中对马利亚的尊敬之情,特别是在她忍受丧子之痛的事上,不但音乐史上有许多伟大作品,艺术史上更是有许多名画是以此为主题,十字架下的圣母抱着耶稣的尸体,马利亚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呢?为什么被上帝拣选成为耶稣的母亲呢?她被立作一个特别的见证者。她的儿子是生下来为世人担罪的 神的羔羊,十字架是赎罪的祭坛,她心里一定明白,但是却不一定愿意接受。马利亚是一个懂得默想的人,她不聒噪,只是在心里反覆思想,就像她在迦拿婚宴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平静而坚定地吩咐仆人听耶稣的话,她尊重耶稣,不因为他说的话而伤心失望,因为她知道耶稣是 神的儿子,有救世的使命要完成。我也想到我自己的母亲,她也是这样的有智慧的人,在我生命最困顿的一段时期,她话不多,只是默默地支持着我,我的家是我的避风港,让我可以随时停泊,等我扬帆出海的时候,我的母亲写给我的家书,可以出版成一本书,比我这辈子写过的情书加起来还厚。因为她知道对于一个游子来说,家书抵万金。我不是一个顺服的孩子,让我的母亲流了很多的眼泪,当我坚持要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时,她没有拦阻,只有祝福。无论是十八岁决定学音乐或是三十八岁决定读神学院,她虽然担心,却仍然默默地支持,即使她不懂音乐,或是当时还没有受洗。人家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现在有了三个孩子,才知道爱是什么,无条件的付出来自父母的天性,而这天性来自上帝的形像。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谢谢祢替我死在十字架上,我怎能不为祢而活?求祢帮助我看出教会历史中对马利亚的尊敬之情,特别是在她忍受丧子之痛的事上,我现在有了三个孩子,才知道爱是什么,无条件的付出来自父母的天性,而这天性来自上帝的形像。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