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灵修

钉祂在十字架上!

约翰福音19:4-15

诗歌:奇妙十架

 1. 我今思念奇妙十架,荣耀君王付上赎价,
名利、富足当作有损,矜夸、骄傲我愿放下。
2. 不敢自负、不再夸口,基督舍命恩典丰厚,
不爱虚荣、拒绝诱惑,基督宝血完全足够。
3. 救主全身创伤累累,忧伤、慈爱紧紧相连,
爱忧何曾如此交织?荆棘竟然化作冠冕!
4. 浩瀚宇宙纵然属我,奉献所有,恩典难忘,
爱,何奇妙,何等神圣!驱使我为祢尽献上。

谁能明白,谁能明白,耶稣牺牲的爱?
谁能明白,谁能明白,耶稣牺牲的爱!

经文:

请视需要,选择视听或阅读经文。

播放视频

灵训:

彼拉多第三次走出来面对人群(约十八29、38,十九4),这一次他把耶稣带在身边。他以为,这位被鞭打、被羞辱的囚犯出现在众人面前,他那副样子总可以在他们心中唤起些许的怜悯吧,但一点儿也没有。彼拉多第二次宣告说,他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但他的话只在人群中激起更多仇恨。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他想告诉众人,“你们看这个可怜的家伙!难道他受的苦还不够吗?可怜可怜他吧,让我放了他吧。”彼拉多付出了努力,可算为高尚,但并未奏效。彼拉多的算盘失败了,这让我们学到一个重要功课:人类的情操不足以使失丧的罪人得救。有一种罪得救赎的观点被称作“道德影响论”,这位巡抚所做的努力就可归入这个范畴。道德影响论是这样表述的:因着我们的主所受的苦难,罪人的心就会被感动,从而转离罪,开始爱神。这套说辞纯粹是主观的愿望,没有看到神的圣洁,也没有看到神的公义得满足是何等重要。世上若还有人会被怜悯心打动,那就是彼拉多面前的这群犹太人了。有哪一个民族比犹太人受苦更多呢?他们的同胞,这位犹太人的先知,正在罗马人手下受着不公正的残酷折磨,这一切就发生在他们眼前!但这群犹太人却没有悔改,甚至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同情。如果这些亲眼看到基督受苦的人尚且不悔改,那么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没有看到、只是读到他受苦的人还有什么指望悔改呢?十字架并不仅仅展示出无辜的人受苦。在那个十字架上,神的儿子为世人的罪付上了代价,借此宣示了神的爱,捍卫了神的圣洁和公义。我们并不是因觉得耶稣受苦可怜而得救。我们得救,是因着从自己的罪中悔改,并信靠那位无罪的代罪者耶稣。里昂·莫里斯博士(Dr. Leon Morris)写道,“基督的死若没有任何实际成就,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是一场表演而已,此外没有别的意义。” 这也不是说,信徒思想十字架和默想基督的受苦不对。人们耳熟能详的那首圣诗《奇妙十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耶稣为我们付上的代价,但我们绝不可把多愁善感与真正的属灵情感混为一谈。在教会崇拜时落泪是一回事,崇拜过后还仍然愿意付出、愿意受苦、愿意服侍则是另一回事。我们不单是思想十字架的苦难,还要背起十字架。彼拉多第三次宣告:“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听见这样的话,人群或许会喊叫,“那你为什么鞭打他?”彼拉多言行不一致。他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就像许多政客一样,希望找到一个令人皆大欢喜的折衷点。中国古代贤哲孔子把“懦弱”定义为“见义不为”。在场的宗教领袖毫不迟疑地回答他:“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神的儿子。”(约十九7)其他三卷福音书没有记载这句话(请参看太二十六63–64)。然而,约翰这样记载,正符合了他写这卷福音书的目的(约二十31)。

4. “你是哪里来的?”(约十九8–16) 神祇下凡,这种故事在罗马人和希腊人的神话中比比皆是(请留意徒十四8–13)。所以,彼拉多听到“神的儿子”这话就害怕了,他很可能想到了神变成人来到世上那种故事。耶稣的仪态和他所说的话已经给这位巡抚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从未遇到过这样一位囚犯。莫非他真是神灵下凡吗?莫非他有超然的法力吗?难怪彼拉多害怕了!再者,他的妻子不是也曾送信给他,让他不要管耶稣的事吗(太二十七19)?耶稣甚至托梦给她!耶稣为何不回答彼拉多的问题?因为他已经回答了(约十八36–37)。我们若不能按已知的真理来行事,神也不会向我们启示新的真理,这是基本的属灵原则。此外,彼拉多也曾表明他本人对属灵真理不感兴趣。他在意的是赶快审完拿撒勒的耶稣一案,同时维护耶路撒冷的和平。他不配听耶稣回答他的问题!恐惧和怒气常常并行。当我们恐惧的时候,是很软弱的,于是就走向另一个极端,想要故作刚强。彼拉多提醒耶稣,说他有罗马人给他的权柄,他所做的就是这样。但他所说的话没有展现出能力,反而证明了他的软弱。他若真的有权柄释放耶稣,那为什么不释放呢?他自夸的话就定了自己的罪。当然,我们的主在希律面前不作声,在彼拉多面前也不作声,这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7节的预言。彼得鼓励受苦的基督徒效仿耶稣的这个美德(彼前二18–23)。约翰福音十九章11节记载了我们的主对彼拉多说的最后一段话。这段话表明他信靠父神,降服在神的旨意之下(见彼前二23,四19)。一切权柄都来自神(罗十三1及以下)。耶稣首先是降服于神的旨意,他才能降服于罗马和犹太人。彼拉多夸说自己有权柄(约十九10),但耶稣提醒他说,他的所谓权柄只不过是神赐给他的。有一天神要让他交帐,交代他是如何使用他的特权与责任的。耶稣说“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究竟是谁?当然不是神,因为神不犯罪,也不能犯罪。耶稣指的是那位腐败的大祭司该亚法,他早就想置耶稣于死地了(约十一47–54)。该亚法熟读圣经,他也有许多机会来考察证据。然而他却刻意闭上眼睛,硬起心肠。他就是不想让耶稣受到公正的审讯。就是他的那班死党鼓动暴民,让他们喊出“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不过是灵里瞎眼的外邦人,而该亚法却是熟读圣经的犹太人。因此,该亚法的罪更重,而不是彼拉多。彼拉多真是进退两难!他要怎样着手调查才能搞清楚耶稣是不是“神的儿子”啊?但他确乎找不到证据,来证明耶稣是作乱之人或煽动叛乱的人。他最后一次鼓起勇气,试图释放耶稣。约翰没有详细记载彼拉多到底采取了哪些步骤(希腊原文可译作:“他一直试图释放他”),但无论是什么步骤,都以失败而告终。实际上,人群开始把矛头指向彼拉多,说他若释放耶稣,就是对凯撒不忠。对一位巡抚而言,这项指控他可担待不起。于是他正式定案,把耶稣带出去钉十字架。马太记载说彼拉多在众人面前洗手(太二十七24),但这样做绝没有洗净他的心。受审的不是耶稣,而是彼拉多!约翰采用的很可能是罗马人的计时系统,若是这样,“第六点钟”就是早晨六点。马可记载说耶稣被钉的时候是在“第三点钟”,按犹太人的计时系统算起来,这应该是指上午九点钟。由于约翰写的是“约有六点钟”,我们不需要搞清楚把耶稣从彼拉多的大厅押解到各各他为何需要三小时的时间。 “预备”指的是为安息日做预备(见约十九31),而安息日是从那一天(星期五)的日落时分开始。此外,这个安息日也是逾越节,因而是一个特别神圣的日子。这些宗教领袖关心传统,却不大关心认识真理和顺服神的旨意。在这样一个神圣的日子里,他们把自己的弥赛亚,神的儿子耶稣钉上了十字架!群众最后说的两句话是:“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路十九14)。

默想:

我是否也会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这实在不像是犹太人口中出来的话?操弄民粹的下场往往是暴民政治,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带来更好的政治环境,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如果在场,可能也会被煽动吧?诬赖耶稣是叛国行动的领导者,居然还得到群众的响应?人性真是可怕,那种骨子里的凶残,显露无遗。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谢谢祢为我忍受暴民的胁迫!祢明明是我的主、我的王,却要接受鞭打?都是为了拯救像我这样不配的罪人?我如果在场,是否也会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求祢帮助我不要轻易被煽动。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