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灵修

文士和法利赛人

马太福音23:1-36;马可福音12:38-40;路加福音20:45-47

诗歌:洁净我

1. 恳求救主,鉴察知我心思,求主今试验,知道我私意;
若在我心,隐藏罪恶念头,洗去诸般不义,使我自由。

2. 赞美我主,因将我罪洗清,愿主的真道,使我心洁净;
求主以火,焚尽以往羞情,我今所求所望,荣耀主名。

经文:

请视需要,选择阅读或视听经文。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灵训:

马太福音的叙事接着说,这是主公开传讲的最后一篇信息。他严厉谴责那些虚假的宗教,它们打着真理的幌子招摇过市。一些听众听到他的话肯定很震惊,因为在他们眼中,法利赛人是义人。或许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并非所有的法利赛人都是伪君子。当时约有六千个法利赛人,这还没算为数更多的“追随者”,他们并不是这个群体的正式成员。大多数法利赛人是中产阶级商人,他们追求真理和圣洁的心志是诚恳的,这点毋庸置疑。 “法利赛人”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个词,意思是“分别出来”。法利赛人将自己与外邦人、不遵行律法的“不洁净的”犹太人(“税吏和罪人”,路十五1–2),以及任何反对在生活中遵循传统的人分别开来。在法利赛人中,有一些人寻求真正属灵的宗教。尼哥底母(约三,七50–53)、亚利马太人约瑟(约十九38及以下),还有马可福音十二章32至34节提及的无名文士,都属这类人。甚至迦玛列也对新成立的教会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徒五34及以下)。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却是利用宗教来抬高自己,牟取利益。难怪耶稣谴责他们。他的信息分为三个部分。

一、 对众人的解释(太二十三1–12) 在这部分,耶稣指出了法利赛教派的本质错误。

  1. 他们对义的观念是错误的(太二十三2–3)。首先,他们的权柄不是自己的。 “文士和法利赛人自己坐在摩西的位上”是直接的字面翻译。圣经没有记载神赐给这个群体任何的权柄。他们唯一的权柄就是神的话语。因此,凡法利赛人出自神话语的教导,人都应当听从,然而,人不能遵守他们所定的传统和规条。在法利赛人看来,义意味着在外表行为上合乎神的律法。但他们却忽略了里面心灵的光景。他们的宗教是由遵行一系列的规条组成,这些规条支配着他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甚至包括怎样处理碗柜里的香料(太二十三23–24)。法利赛人说话谨慎,也注重宗教仪式,但他们没有从心里遵行律法。神喜爱的是“内里诚实”(诗五十一6)。教一套做一套就是假冒为善。
  2. 他们对服侍的观念是错误的(太二十三4)。对他们而言,服侍就意味着把律法传给众人,加重他们的担子。换句话说,他们对人严苛,却宽以待己。耶稣来是为了减轻人的负担(太十一28–30),但律法主义的宗教总是加添人的担子。耶稣从不要求我们去做任何他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法利赛人吩咐别人,自己却不去行。他们不是属灵的领袖,而是伪善的宗教独裁者。
  3. 他们对伟大的观念是错误的(太二十三5–12)。在他们看来,成功意味着人的认可和称赞。至于神是否认同,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利用宗教来吸引人的注意,而不是荣耀神(太五16)。他们甚至用宗教饰物来显示自己的虔诚,“经文匣子”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小型的皮盒子,法利赛人把一些经文放在里面。他们照字面遵守申命记六章8节和十一章18节的教导,将这些匣子戴在额头和手臂上。他们也故意加宽衣裳上的“繸子”(民十五38;见太九20)。他们还认为地位是伟大的标志,因此寻求会堂里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其实,一个人坐在哪里与他是谁没有任何关联。爱因斯坦写道:“不要追求成为成功的人,而要追求成为有价值的人。” 在他们看来,尊称也是伟大的标志。 “拉比”的意思是“伟大的人”,宗教领袖对这个称呼垂涎三尺。 (今天的宗教领袖则贪求荣誉博士学位。)耶稣禁止他的门徒受拉比的称呼,他们都是弟兄,只有耶稣是他们的教师(“夫子”,太二十三8)。在耶稣基督的主权之下,神的儿女在属灵上都是平等的。耶稣也禁止他们用“父”这个称呼提及属灵的事情。这当然不是说不可以称自己的身生父亲为父,而是不能以此称呼属灵领袖。保罗自称为“属灵的父”,是因为他用福音生了众人(林前四15),可他并没有叫人这样称呼他。耶稣禁止的第三个称呼是“师尊”(太二十三10)。师尊的意思是“向导、指导、领导”。它和钦定本圣经马太福音二十三章8节翻译为“夫子”的不是同一个词。夫子的意思是“老师”,而师尊的意思是“走在前面领路的”。或许现今的同义词就是“权威”。神把属灵领袖放在教会中,但他们绝不能取代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一个真正的属灵领袖带人走向自由,走向与基督更亲密的团契,而不是用自己的思想和信仰来束缚人。真正的伟大在于服侍他人,而不是强迫别人服侍自己(约三30,十三12–17)。真正的伟大不是制造出来的,它只能来自于神,就是我们顺服神的时候。我们若高抬自己,神必使我们降卑;我们若降卑自己,到了时候,神必叫我们升高(彼前五6)。

二、 对法利赛人的谴责(太二十三13–36) 我们绝不要以为耶稣是大发脾气、极其愤怒,才说出了这些谴责的话。对法利赛人的罪及其带给人的影响,耶稣当然感到生气。但他的态度却是十分痛苦悲伤的,因为法利赛人被蒙蔽,看不到神的真理和自己的罪。或许阅读这“八祸”的最好方法,就是比照马太福音五章1至12节的“八福”。在登山宝训中,主描述了真正的义;而在这里,他描述了虚假的义。

  1. 关上天国的门——进入天国(太二十三13,五3)。灵里贫穷的人进入天国,居心骄傲的却把自己关在门外,甚至不让别人进去。这个希腊动词表明,有人一直想进去,却无法进去。自己不能进天国已经够糟了,堵在路上不让他人进去更加糟糕。法利赛人用人制定的传统取代神的真理,他们“把知识的钥匙夺了去”,关上了救恩的大门(路十一52)。
  2. 破坏的人受刑罚——哀痛的人得安慰(太二十三14,五4)。有些马太福音的抄本没有这节经文,但这句话在马可福音十二章40节和路加福音二十章47节可以找到。法利赛人不为自己的罪哀恸,也不与贫乏的寡妇同哭,反倒占人便宜,夺人财物。他们利用宗教来“藏着贪心”(帖前二5)。
  3. 骄傲使灵魂走向地狱——温柔的人承受地土(太二十三15,五5)。入教就是因故改变宗教信仰。法利赛人走遍洋海陆地,带人归入他们律法主义的体系,却不能把人带到永生神的面前。他们没有拯救灵魂,反叫他们被定罪! “地狱之子”等同于“魔鬼之子”,耶稣这样称呼法利赛人(太十二34,二十三33;约八44)。 “魔鬼之子”指的是拒绝神救赎之道(因信耶稣而称义)的人。无论属哪个宗教体系,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标榜自己的义。归信他们的人往往比他们的领袖还热心,然而这“加倍的委身”带来的只是加倍的刑罚。这些人以为自己在走向天堂,实际上却在向地狱迈进,这是何等悲惨!
  4. 贪图利益——渴慕成圣(太二十三16–22,五6)。“瞎眼领路的”是对法利赛人十分贴切的描述,一定会让听众会心一笑。耶稣之前也这样形容他们(太十五14)。法利赛人看不到生命真正的价值,颠倒了优先次序。他们喜爱起誓,用圣物——比如圣殿中的金子或祭坛上的礼物,来给誓言添加筹码,却不会指着圣殿或祭坛本身起誓。但正是圣殿让金子成圣,是祭坛让礼物成圣。他们将神排除在他们的优先等级之外。耶稣知道这些人贪爱坛上的金子和礼物,这就是他们实行“各耳板”的缘由。按照这个规定,献给神的任何东西,人不可再用(太十五1–9;可七10–13)。这些人不是在寻求神的义;他们贪图利益。他们制造出的“宗教体系”使其在抢夺神和人的同时,仍能维持声誉。
  5. 拒绝怜悯——得到怜悯(太二十三23–24,五7)。法利赛人对细枝末节的事斤斤计较。他们为生活的每个琐碎层面设定了规矩,却将重要的事抛在脑后。律法主义者通常都是这样,他们固守细节,却无视大的原则。法利赛人给无辜的百姓定罪,将这样的事视为平常,但他们却不敢进彼拉多的衙门,恐怕染了污秽(约十八28)。旧约律法明明地规定了十一奉献(利二十七30;申十四22及以下)。早在律法被赐下以先,亚伯拉罕就开始十一奉献(创十四20),后来雅各也效法他祖父的榜样(创二十八20–22)。哥林多后书八章至九章给出了基督徒在恩典之下奉献的原则。我们不应单单满足于献出所得的十分之一,更要出于爱而将奉献带到主的面前。神喜悦的是公义、怜悯和信实,这些重要的品质不是遵守规条可以替代的。注重细节没有错,但是在属灵的事上,我们绝不能失掉优先次序的意识。耶稣谴责的不是十一奉献本身,而是人用律法的条条框框阻碍自己发展出真正的基督徒品格。
  6. 内心污秽——清心(太二十三25–28,五8)。耶稣讲了杯盘和坟墓两个比喻,它们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外表干净,里面污秽。试想想用肮脏的杯盘盛装食物会怎样!凡你放进杯盘里的东西,都会被弄脏。法利赛人谨慎地把外面弄得干干净净,因为那是人能看见的部分,他们追求的正是人的称赞。但神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神往里看,看到的却是“勒索和放荡”(太二十三25)。犹太人非常谨慎,不去触碰死尸以及任何与死者有关的东西,因为那会令他们在礼仪上不洁净(民十九11及以下)。他们粉饰坟墓,令其醒目,以免有人不慎被玷污。逾越节期间,这一风俗尤其盛行。外表洁白,里面却充满死亡和污秽,这真是对假冒为善者的形象写照!主应许说,“清心的人有福了”。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慕迪说过,“我若注重自己的品格,名声就不致受损。”法利赛人却是为名声,而不是为品格而活。
  7.  逼迫人的是魔鬼之子——制造和平的人和为义受逼迫的人,是神的儿女(太二十三29–33,五9–12)。耶稣称法利赛人为“蛇类、毒蛇之种”,就是把他们列为撒但的同类,因为撒但就是蛇(创三1及以下)。在稗子的比喻中,耶稣明确指出撒但有它的家族(太十三38)。它是杀人的,是说谎的(约八44),它的子民也跟从它的榜样。法利赛人一样是说谎的(太二十三30)、杀人的(太二十三34)。为殉道的人建造、修缮并装饰坟墓,是法利赛人的传统。但是杀害这些人的正是“他们的祖宗”!这不是指血缘意义上的祖宗,而是指他们“属灵的祖宗”,就是过去世代里和他们一样的伪君子。世上总有假冒的信徒,该隐是第一个(创四1–15;约壹三10–15)。法利赛人和他们的同类以“宗教”的名义流义人的血,他们有罪了。旧约中第一个被杀的义人是亚伯(创四),最后一个是先知撒迦利亚(代下二十四20–22。作者注:希伯来圣经最后一卷书是历代志下,而不是玛拉基书)。这漫长的杀戮历史会有怎样的结局?结局就是可怕的审判!当罪恶之杯满盈时,“这个世代”(“毒蛇之种”,太二十三33)将要尝到神的忿怒(创十五16;太二十三32)。耶路撒冷被毁时,这个审判已经部分临到,余下的将要在永恒里被追讨。回顾主口中的这些可悲的祸患,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法利赛人是他的敌人。主强调人的内心,法利赛人却关注外在的表现。他教导人按原则来过属灵生活,法利赛人在意的却是清规戒律。他用品格来衡量人的灵命,他们却用宗教活动以及外表遵守律法为标准来衡量人。他教导谦卑和舍己服侍,他们却骄傲自大,利用别人来成就自己的私欲。耶稣的圣洁生命暴露了法利赛人的假敬虔和肤浅的信仰。他们不愿走出黑暗,反而一心想着扑灭真光,只是他们失败了。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叙事也相仿。

默想:

主耶稣对法利赛人的谴责会不会太严厉了?这个世代似乎不喜欢被谴责,甚至反过来挑剔态度太严厉。到底我可不可以发义怒呢?当我谴责别人,自己又能不能做到呢?其实主所谴责的是法利赛人的虚假,是的,我也会假装圣洁,尤其在教导圣经的时候,连自己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原来法利赛人不是用来贴别人标签的称谓,而是自我反省的儆戒!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谢谢祢对法利赛人的谴责。求祢帮助我不要用来贴别人标签,而是自我反省的儆戒!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