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灵修

一粒麦子的比喻

约翰福音12:20-26

诗歌: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若落在土
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种籽
五个饼两尾鱼的奉献
众人就这样食饱
咱若没来打破咱这个旧人
是要怎样经历主的新
咱若没来放落咱的骄傲
是要怎样跟随主脚步
一粒麦子若落在土
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种籽
五个饼两尾鱼的奉献
众人就这样食饱
咱若没来行过信心的道路
是要怎样看到主的真
咱若没来对付咱的放荡
是要怎样活出主有路

经文:

请视需要,选择视听或阅读经文。

播放视频

灵训:

约翰福音的叙事接着说,在下一部分,我们会遇见从以色列之外来的朝圣者。

3. 耶稣和外邦朝拜者(约十二20–36) 主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后,又再次洁净圣殿。他引用以赛亚书五十六章7节和耶利米书七章11节:“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可十一17)也许那些希腊人听到了这话,受到了鼓舞。约翰福音的主题之一是:耶稣是全世界的救主,而不仅仅是以色列的救赎主。他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 “神爱世人”( 约三16)。那些撒玛利亚人正确地认定耶稣为“救世主”(约四42)。耶稣为世人舍命,也把生命赐给世人(约六33)。他是世上的光(约八12)。约翰福音通篇都在强调这一点,不容我们忽视。耶稣还会带来“另外的羊”,就是那些在犹太人羊圈之外的羊(约十16,又见约十一51–52)。希腊文圣经表明,这些希腊人“惯常上来过节礼拜”。他们并不是慕名而来的好奇游客,也不是只来一次的调查员。毫无疑问,他们是“敬畏神的人”,是来犹太会堂寻求真理的外邦人,只是还没有成为犹太教徒。在耶稣还是孩童的时候,曾有外邦人来朝见他(太二);现在他即将受死,又有外邦人来求见他。这些希腊人“不断地求”腓力,特许他们跟耶稣会面。腓力最后告诉了安得烈(他是常常把人带到耶稣面前的),安得烈就向主转达了他们的请求。肯定有许多人想私下会见主,可他们害怕法利赛人(约九22)。这些外邦朝圣者来自国外,并不知道见耶稣有多危险,也不害怕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希腊人如此迫切地想见耶稣,值得我们称赞。犹太人会说:“显个神迹给我们看!”(太十二38;林前一22)但这些人却说:“我们愿意见[会见]耶稣”(约十二21)。尽管圣经没有记载耶稣确实跟这些人谈过话,但耶稣给他们的回答中,却包含着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真理。这个信息的核心主题是神的荣耀(约十二23、28)。我们本来预料耶稣会说:“人子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到了。”但耶稣却越过十字架,看到了紧随其后的荣耀(见路二十四26;来十二2)。事实上,神的荣耀是约翰福音余下章节里的一个重要主题(见约十三31–32,十四13,十七1、4–5、22、24)。耶稣用种子的意象来解释这个伟大的属灵真理:没有受苦,就不可能有荣耀;没有死亡,就不会有多结果子的生命;没有降服,就没有得胜。就种子本身而言,它是弱小的,也没什么用;但如果把它种在地里,它就会“死去”,结出许多果子来。当种子“死去”,实现了神造它的目的时,就呈现出它的美丽和丰富来。如果种子会说话,一定会埋怨自己被埋在冰冷黑暗的地里。但它实现自己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被种在地里。神的儿女就如同种子。他们弱小、无足轻重,但内里却蕴含生命,就是神的生命。不过,除非我们降服于神,让神“栽种我们”,否则我们里面的生命永远不会得到成全。我们必须向“自我”死,好叫我们可以向神活(加二20;罗六)。要想拥有多结果子的生命,唯一的途径就是在耶稣基督的死亡、埋葬和复活上都跟随他。今天耶稣借着这些话,仍在挑战我们将生命降服于他。留意下面几组对比:“一粒”对比“许多子粒”;“失丧生命”对比“保守生命”;“服侍自己”对比“服侍基督”;“让自己喜悦”对比“得神的称赞”。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有些基督徒去往一个偏远的宣教站,考察那里事工进展的情况。宣教团队奉献精神十足,他们埋头苦干自己的事工。然而,来访考察的基督徒虽然深受打动,却坦率地指出他们错过了“文明”。 “你们在这里真是埋没了自己!”其中一个参观者大声喊道。 “我们没有埋没自己,”那位宣教士回答,“我们是被种在了这里。”

默想:

我的生命是否也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意味着埋藏在深处,直到里面的生命开始发芽。置之死地而后生,以自我的死,换取许多子粒的生。在服事主的道路上,特别是宣教工场,有许多无名的传道者,被种在地理。我的好朋友谢鸿文牧师,就以此为名创作了这首台语诗歌,他走遍台湾的大小乡镇,在夜市布道,用贴近普罗大众的语言,把福音唱给他们听,数十年如一日。我也期望自己的服事,能有深远的果效,也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以自我的死,换取许多子粒的生。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谢谢祢没有嫌弃我的卑微。求祢帮助我也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以自我的死,换取许多子粒的生。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